
那些真正把日子经营得有声有色的人,往往都有点“自私”,这“自私”不是损人利己,而是懂得利益交换的智慧。
别老想着有人能无条件帮你。
谁都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压力和目标。
你想让别人抽出时间、精力甚至资源来帮你,凭啥呢?
人家又不欠你的。
要是你总抱着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等真正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只能干着急,因为没人会为没有回报的事儿一直付出。
那想获得帮助该咋办?
很简单,先想想你能给对方什么回报。
这回报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
比如,你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让对方在事业上少走弯路;或者你有乐观积极的态度,能在对方低落时给予鼓励和安慰。
当你带着这样的诚意去寻求帮助,别人自然更愿意伸出援手。
学会利益驱动,不是让你变得市侩、功利,而是让你明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很多合作和帮助都是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的。
只有双方都能从一段关系中获得好处,这段关系才能长久稳定。
1、为什么总有人想免费让别人帮助呢?
首先,以自我为中心惯了。
有些人啊,那自我感觉好得不得了,觉得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就是天大的事儿,别人就得围着他们转。
他们根本不考虑别人也有自己的生活、责任和难处。
就像在公交车上,有些人身体没啥毛病,却理直气壮地要求给自己让座,还说什么“尊老爱幼,你们就该让着我”。
这种只想着自己,不顾他人感受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在作怪。
其次,不少人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遇到困难,就想着依赖别人。
他们不愿意自己付出努力去克服,而是想通过道德绑架,迫使别人帮自己解决问题。
这种过度依赖别人,不想自己动手动脑的行为,实在不可取。
最后就是道德绑架者,常常想把自己的困难和问题转嫁到别人身上,让别人为自己的行为或处境负责。
比如工作上出了差错,有些人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指责同事没提醒自己,试图逃避责任。
2、学会利益驱动,才有人肯帮你
有时候,明明自己觉得请求合情合理,可就是得不到想要的回应。
其实,想要别人心甘情愿地帮你,学会利益驱动这门学问至关重要。
有3个关键点。
第一,分析对方利益诉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就像不同的鱼儿需要不同的鱼饵。
只有精准分析出对方的利益点,才能让我们的求助更有针对性,增加成功的几率。
小李和小张是同一个部门的同事。
有一次,部门接到了一个紧急且重要的项目,需要大家加班加点完成。
小李平时和小张关系还不错,但他直接就跟小张说:“小张,你今晚帮我把这个部分做了呗,我实在太累了。”
小张听了,心里虽然有点不乐意,但碍于情面,也没直接拒绝。
不过,他干活的时候明显有些敷衍。
而小李的另一个同事小王,在请求小张帮忙之前,先做了功课。
他知道小张一直想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争取晋升机会。
于是,小王找到小张说:“小张,这次项目可是个在领导面前露脸的好机会。我负责的这个部分有点棘手,要是你能帮我把它漂亮地完成,在项目汇报的时候,我肯定会在领导面前着重提提你的贡献。而且,这个项目做好了,对咱们整个部门都有好处,领导肯定会注意到咱们的付出,说不定下次晋升就有你的份儿呢。”
小张听了,眼睛一亮,立马痛痛快快地答应了,还干得特别起劲。
你看,小李只是单纯地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没有考虑小张的利益诉求,所以效果不佳。
而小王通过分析小张想要晋升的利益点,把帮助自己和小张的利益联系起来,让小张觉得帮这个忙对自己有好处,自然就愿意出手相助了。
第二,找到合理分配机制
找到了对方的利益诉求,接下来就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让双方都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这样才能让合作长久下去。
我有个朋友,他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合伙做小生意,卖一些手工饰品。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明确的分配规则,只是觉得都是好朋友,不用计较那么多。
结果,生意做了一段时间后,问题就来了。
有的小伙伴觉得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应该多拿一些钱;而有的小伙伴则觉得自己的创意和设计也很重要,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
大家为此产生了矛盾,生意也受到了影响。
后来,他们坐下来一起商量,制定了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
根据每个人的投入,包括资金、时间、精力、创意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利润。
这样一来,大家都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公平的回报,矛盾也就解决了,生意也越来越好。
在朋友之间的互助中,合理的分配机制也很关键。
比如,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游,在规划行程和费用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和需求。
如果有人经济条件比较好,愿意多承担一些费用,那可以按照他的意愿来;但如果大家的经济状况都差不多,就应该平均分担费用,或者根据各自选择的消费项目来分摊。
这样,大家在旅游的过程中才能玩得开心,不会因为费用的问题而产生不愉快。
第三,情感与利益相融合
利益驱动并不只是冷冰冰的物质交换,情感因素在其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把情感和利益融合起来,能让对方更愿意真心实意地帮你。
老张和老李是多年的老朋友。
有一次,老张的公司遇到了资金周转的困难,需要向老李借一笔钱。
老张没有直接就跟老李说借钱的事儿,而是先约老李到他们以前经常去的饭馆吃饭。
在吃饭的时候,老张和老李回忆起了他们一起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从年轻时的奋斗到中年的相互扶持,两人都感慨万千。
等气氛融洽了,老张才诚恳地对老李说:“老李啊,我现在公司遇到了点麻烦,需要一笔资金周转。我知道这可能会让你有些为难,但我实在是没办法了。你放心,我一定会尽快把钱还给你,而且还会给你一定的利息作为补偿。咱们这么多年的交情,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清楚吗?”
老李听了,想起他们多年的友情,又看到老张诚恳的态度,二话不说就把钱借给了老张。
老张不仅考虑到了老李的利益,承诺会还钱并给利息,还通过回忆友情,用情感打动了老李。
这种情感与利益的融合,让老李更愿意帮助老张。
在生活中,无论是求人办事还是与人合作,学会利益驱动都能让你事半功倍。
分析对方利益诉求,让你知道该往哪个方向使劲;找到合理分配机制,让双方的合作公平公正;情感与利益相融合,让对方更愿意真心相助。
当你掌握了这些方法,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自然就能更容易地得到回应。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