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有“月亮城”美誉的扬州,是赏月的好去处。不是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吗?拥有了天下三分之二月亮的扬州,如果不在中秋的十六晚,欣赏一年中最大最圆最美的月亮,连自己都对不起!
去哪里赏月?古运河边的任何一座桥头,像张若虚那样吟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此刻是中秋,不是春天!那就去杜牧喜欢的“二十四桥”桥头吧。那里虽然已找不到他笔下“玉人吹箫”的雅致,明月夜的山隐隐水迢迢,不会改变。
以前,晚上想去瘦西湖游玩,犹如痴人说梦。晚上紧锁的大门,摆出一副不欢迎你来的架势,拒人于千里之外。现在,夜游作为一个新看点,搞得有声有色。刚开始时,在白天最后进去,指定时间前出来,为的是看看夜游的本质。毕竟,在故乡外的他乡,有过不止一次风格不同的夜游。
瘦西湖的夜游,最有魅力的当是八月中秋。传说中秋的夜晚,明月当空时,五亭桥大大小小的十五个桥洞里,各有一个月亮的倒影,加上天上高悬的一轮,共有十六个月亮同时出现。看过不少文字介绍,绘声绘色,就是没有机缘去实地观看一次。
今年八月十六,决定带着孩子去夜游,寻找传说中的十六个月亮。问号发出,立马收到惊叹号!成交。晚上六点半不到,我们从南门悠悠然进来了。依照路线图标志,从坡上“诗路画语”开始溜达。暗夜中的闪烁,大树上的文字,第一次看到的人,忍不住发出一阵阵惊诧的叫声。
抬头看天,月亮还没见着出来的迹象。一个个表演的位置走过去,直奔五亭桥。天空中,在月亮应该高悬的地方,有一点点貌似月亮的痕迹,被厚厚的云层遮住。“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不是反过来亦然?今年的正月十五,是个雨天。昨天中秋节,有月亮不太明亮。
走上五亭桥,向东方天空看过去。月亮露出不到一分钟,又被云完全遮住。不知道十五个月亮穿桥洞的美,在哪一个时段?不,是在月亮升到哪个高度或在桥的哪个位置?现在,讨论这些没什么意义,因为根本看不到月亮要出来的意思。
淡淡的桂花香,伴着悠闲的脚步,很惬意的晚上。不纠结能不能看到十五个十六个月亮了。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既然带了孩子们来玩,且抓住这难得的美好夜晚,享受中秋时段的温馨与爱。
虽然节令已将寒露,今年的热,没有减退多少。古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句,好像错得离谱。白露到寒露,过了一个月,依旧像三伏天。老天爷发了什么性子?将开未开的桂花,被热热的温度打了回去,始终没有盛开,只有淡淡的香,弥漫在空气中。五亭桥上,微风徐来,消去了漫步时的汗水。
忽然,钓鱼台上方,一轮圆月突然挣开云的遮挡,露出俏生生的面容。月亮中间,不是环形山的影子,而是一片不肯离去的云。好在月亮没有被分割成两块,保持了圆月的圆满。
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一个以为被忘却的旋律,冒了出来。最近正在追看电视“沉默的荣耀”。这是部书写一群了不起的英烈,为了家国团圆,不惜牺牲生命的红色谍战剧。剧中的角色们,以为他们很快就能回到大陆,回到留在福建的孩子们身边团聚。
假如他们还活着,会甘心至今没有统一的祖国?因为这部电视剧,更多的人知道了他们的牺牲,知道他们为了家国团圆付出的努力。天上的月亮,再度隐去,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一叶扁舟恰到好处地从阴影里使出,浑厚的男中音,朗诵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五亭桥、小舟、钓鱼台等,在水上构成动静相谐的画面。船头站立的男子,玉树临风。配乐的诗朗诵,契合着中秋夜的特有韵味。我舟山的婆家,他们的中秋节就是八月十六。他们用中秋这个独有的团圆节,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作了实实在在的诠释。
月亮再没有出来。我们想看到的天上月、水中月与桥洞的月,都成了传说。那就让传说继续流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