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从金田起义到延津就义: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26岁殉难,被俘后宁死不跪

世界那么大,我们去看看——在河南延津县的旧城区,一座纪念馆静静矗立,它所在的地方,是太平天国后期擎天巨柱、英王陈玉成英勇

世界那么大,我们去看看——

在河南延津县的旧城区,一座纪念馆静静矗立,它所在的地方,是太平天国后期擎天巨柱、英王陈玉成英勇就义之地。

这里——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城关西街口,是英王陈玉成被清军杀害的西校场旧址。(王子瑞摄)

如今,1300多平米的纪念馆静静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

碑亭里,1958年立下的石碑上刻着“永垂不朽”,中科院撰写的《陈玉成传略》记录着他14岁参军、18岁奇袭武昌、20岁封王的热血传奇。

1837年,陈玉成生于广西贫苦农家,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因枪法如神被称为“三十检点回马枪。

1854年,18岁的他率500死士奇袭武昌,从3000清军包围中缒城破敌,从此名震天下。

天京事变后,他力挽狂澜,22岁封英王,三河之战全歼湘军6000精锐,连曾国藩都感叹:“此贼不除,国无宁日!”

1862年,为救天京孤城,陈玉成率军北征,却遭叛徒苗沛霖出卖。

被押解北京途中,行至延津西教场时,清军惧怕捻军劫囚,仓促问斩。临刑前,他拒不下跪,高呼“士可杀不可辱”,年仅26岁血染黄沙。

噩耗传来,天京两年后沦陷,太平天国轰然崩塌。

陈玉成就义后,延津百姓冒死掩埋其忠骨,暗中祭扫数十年。

为纪念这位悲情英雄,延津人民于1958年立碑,后历经多次修缮扩建,形成了如今占地1300余平方米的纪念馆。

馆内碑亭、外展与展厅井然有序,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详细讲述了陈玉成从金田起义到延津就义的壮烈一生,以及太平天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1990年,他七十高龄的曾孙女陈泉清跨越千里来扫墓,看到政府重修墓园时潸然泪下:“爷爷若泉下有知,定能安心长眠。”

2010年清明,陈玉成的第四、五代后裔,不远千里前来祭拜。他们献上鲜花时,八角亭下的石碑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仿佛在诉说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英王虽逝,但他的故事与精神,却在延津这片土地上被精心守护,向世人免费开放,成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走进这里,不仅是在回顾一段历史,更是在与一位26岁英雄的不屈灵魂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