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圣天湖:黄河臂弯里的“生态明珠”,解锁湿地候鸟与农耕文明的四季诗画

“芦苇摇荡接天碧,候鸟翩跹入画来。”在运城市芮城县东垆乡,黄河在此拐出一道温柔的弧线,将一片1.3万亩的湿地轻轻揽入怀中

“芦苇摇荡接天碧,候鸟翩跹入画来。”在运城市芮城县东垆乡,黄河在此拐出一道温柔的弧线,将一片1.3万亩的湿地轻轻揽入怀中——这便是圣天湖。作为黄河中下游最大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之一,圣天湖集湖泊、沼泽、滩涂于一体,既是华北地区候鸟迁徙的“加油站”,也是农耕文明与自然生态共生的“活样本”。20XX年,随着“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圣天湖因“四季皆景、全域可游”的独特魅力入选“山西十大黄河文化旅游地标”,这个藏在黄河岸边的“生态秘境”,正以最本真的模样,讲述着“人鸟共生”的和谐故事。

从“黄河故道”到“候鸟天堂”:一片湿地的千年蝶变

圣天湖的故事,始于一场自然与人类的“双向奔赴”。

地质资料显示,圣天湖所在区域原为黄河主河道的一部分。唐宋时期,因黄河改道,这里逐渐形成封闭湖泊;明清两代,当地百姓引黄河水灌溉,将部分水域改造成稻田,形成“湖中有田、田中有湖”的独特地貌。20世纪末,随着生态保护意识觉醒,芮城启动湿地修复工程:退田还湿、禁渔禁猎、种植芦苇菖蒲……历经20余年治理,圣天湖湿地面积从不足3000亩恢复至1.3万亩,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成为华北地区少有的“城边大湖”。

“圣天湖的珍贵,在于它是‘会呼吸的生态博物馆’。”山西圣天湖湿地生态保护中心主任王建国介绍,目前湿地记录鸟类23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东方白鹳、大鸨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灰鹤、白琵鹭等46种。“每年10月至次年3月,近10万只候鸟在此越冬,清晨时分,万鸟齐飞的场景,像给天空撒了一把会动的星星。”

4条主题路线,从观鸟到农耕,读懂圣天湖的“生态密码”

圣天湖四季皆景:春有油菜花海,夏有荷花接天,秋有荻花飞雪,冬有万鸟翔集。根据游客需求,推荐四条路线:

【候鸟观测线】(适合自然爱好者/摄影发烧友)

目标:捕捉“黄河鸟浪”的震撼瞬间。

第一站:观鸟塔(专业视角):

湖区制高点建有3层观鸟塔,配备高倍望远镜和实时监测屏,可清晰观察黑鹳、白天鹅等珍稀鸟类的觅食、栖息行为。监测员小吴介绍:“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仅存约3000只,圣天湖最多时能观测到200余只,它们偏爱浅滩区的泥鳅和小鱼。”

第二站:荷花栈道(夏日限定):

夏季的圣天湖,300亩荷花铺成“粉白云霞”,木栈道蜿蜒其间。运气好时,能看到小鸊鷉衔着荷叶筑巢,或翠鸟“唰”地扎入水中捕鱼。“去年夏天,一对黑天鹅带着小天鹅宝宝游过栈道,游客都看呆了!”景区讲解员小张笑着说。

第三站:芦苇迷宫(秋冬秘境):

秋冬季节,2000亩芦苇荡随风起伏,形成天然“迷宫”。乘木船穿行其中,能听见鸟鸣从四面八方传来,偶尔有白鹭从头顶掠过。“这里禁止大声喧哗,连呼吸都要轻些,生怕惊扰了鸟群。”资深观鸟人老陈说,他曾在此拍到“黑鹳喂雏”的珍贵画面。

【农耕体验线】(适合亲子/文化寻根)

目标:在湿地边触摸“黄河农耕”的温度。

第一站:稻田画打卡(四季有景):

圣天湖保留了2000亩稻田,春季插秧时是一片新绿,秋季成熟时金黄一片。更妙的是,稻田中用不同颜色水稻种出“黄河”“圣天湖”“关公”等图案,航拍视角下如大地艺术。“国庆期间带孩子来,他追着稻田里的蚂蚱跑,还说‘原来米饭是这样长出来的’。”运城游客李女士说。

第二站:渔猎文化馆(时光留痕):

馆内陈列着老渔船、木船桨、鱼篓等传统渔具,墙上挂着“禁渔令”老照片。“以前湖边百姓靠打鱼为生,现在我们转型做‘生态导游’,给游客讲圣天湖的变迁。”72岁的老渔民王大爷担任义务讲解员,“最骄傲的是,现在湖里的鱼更多了,鸟也更多了。”

第三站:荷塘采莲(夏季限定):

7-8月荷花盛开期,游客可穿汉服体验采莲、剥莲子。“莲蓬要选这种‘全包’的,里面的莲子最甜。”工作人员边示范边讲解,孩子们提着小竹篮满载而归,“连空气里都是荷花香,比奶茶还好闻!”小学生朵朵举着莲子说。

【休闲度假线】(适合都市疗愈人群)

目标:在湖光山色中“偷得浮生半日闲”。

第一站:湖畔露营(星空之下):

景区设专门的露营区,提供帐篷租赁、烧烤套餐。夜晚躺在帐篷外,看银河从湖面升起,听青蛙和蟋蟀合奏,“比住酒店舒服多了,孩子说这是‘魔法之夜’。”郑州来的自驾家庭评价。

第二站:环湖骑行(微风拂面):

10公里环湖绿道平坦开阔,沿途设观景台、休息驿站。租一辆自行车,穿过油菜花海、芦苇荡、稻田,累了就停在湖边小亭,泡杯菊花茶看水鸟掠过,“这才是‘慢生活’该有的样子。”骑行爱好者老周说。

第三站:湿地科普馆(寓教于乐):

馆内通过VR、模型、互动装置,讲解湿地功能、鸟类习性、生态保护知识。12岁的小学生乐乐体验完“模拟湿地净化”游戏后说:“原来一片湿地能像‘地球之肾’一样厉害!”

【文化深度线】(适合历史爱好者)

目标:解锁圣天湖的“黄河文化基因”。

第一站:圣天寺遗址(千年古刹):

湖西岸的圣天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虽仅存基址,但碑刻记载其为“黄河船工祈福之地”。考古学家在此发现过唐代船锚残件,印证了“黄河漕运”的历史;

第二站:关公渡口(忠义传承):

相传关羽从蒲州(今永济)出发“过五关斩六将”前,曾在此祭拜黄河。现存“关公渡”石碑,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关公磨刀日”,周边百姓会来此祈福;

第三站:黄河文化长廊(图文并茂):

沿湖铺设的2公里长廊,通过绘画、文字讲述大禹治水、鲤鱼跃龙门、黄河改道等故事,“带孩子来,比课本更生动。”家长刘女士说。

行前必备:交通、装备与最佳时间指南【交通:如何抵达“黄河明珠”?】

外部抵达:

高铁:西安/太原乘高铁至“运城北站”(西安2小时/太原2.5小时,票价分别为174.5元/119.5元),转乘大巴至“芮城汽车站”(30元/人,1小时),再打车15元直达圣天湖;

自驾:郑州/西安出发走连霍高速,芮城出口下,沿“圣天湖旅游专线”行驶10公里(车程20分钟,过路费约80元);

内部游览:

景区免费开放,部分体验项目收费(如露营80元/顶、采莲30元/人)。建议早9点到达(避开正午暴晒),全天游览时长4-6小时。

【装备与禁忌:守护这片“候鸟家园”】

湿地蚊虫较多,需备防蚊液、长袖衣物;

禁止投喂鸟类(人工饲料可能破坏其野生习性);

禁止采摘荷花、芦苇(保护湿地生态);

观鸟时保持50米以上距离(避免惊扰鸟群)。

【周边联动:串联晋南精华】

上午圣天湖→中午吃“芮城油泼面”:

推荐“老李家面馆”(县城店),油泼辣子香而不燥,配“芮城花椒芽”,地道晋南味;

下午访“永乐宫”(车程40分钟):

元代壁画艺术瑰宝,《朝元图》中286位神仙衣袂飘举,堪称“东方美术馆”;

傍晚登“圣寿寺舍利塔”(车程20分钟):

宋代砖塔高48米,登顶可俯瞰圣天湖全貌,“夕阳把湖面染成金色,像撒了一把碎金子。”摄影爱好者陈先生说。

游客故事:在这里,遇见“生态的另一种答案”

“爸爸,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们?”5岁的小葡萄指着不远处的白鹭问。陪女儿来观鸟的程序员王先生蹲下身:“因为我们不打扰它们,它们就把这里当朋友的家啦。”王先生说:“我以前总觉得环保很远,现在带孩子来看鸟,才明白——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

退休教师李阿姨则是圣天湖的“常客”:“我每周都来,要么拍鸟,要么帮景区捡垃圾。看着湖水越来越清,鸟越来越多,比跳广场舞还开心!”她的手机相册里,存着上万张鸟类照片,“这是给子孙后代留的‘自然课’。”

结语:圣天湖的涟漪,是自然的馈赠,也是文明的回响

暮色中,圣天湖泛起粼粼波光,最后一批观鸟游客收拾器材,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守湖人老张划着小船清理水面漂浮物:“我守了湖15年,最开心的不是鸟多了,是越来越多人懂得‘爱鸟就是爱自己’。”

从黄河故道到生态明珠,从农耕渔猎到休闲度假,圣天湖用千年的时光证明:最好的发展,是让自然“唱主角”。它不仅是一片湿地,更是一本立体的“生态教科书”——写着生命的平等、文明的智慧,和对“绿水青山”的坚守。

这个秋天,不妨来圣天湖走一走:在芦苇荡听鸟鸣,在稻田边闻稻香,或是在湖畔露营看星空——你会懂得,最动人的风景,从来都在“人与自然的和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