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户外广告爆发,到底该怎么玩?

作者 | 李大为来源 |互联网品牌官今年可以说是户外装置广告爆发的元年。阿迪达斯震撼的真3D巨幅户外广告、亨氏番茄酱把自

作者 | 李大为来源 |互联网品牌官

今年可以说是户外装置广告爆发的元年。

阿迪达斯震撼的真3D巨幅户外广告、亨氏番茄酱把自己当成地铁站支柱…广告如何回到户外,成为各家品牌今年的思考题。

就在近日,京东在闪电新品季里把一堆看似寻常的家电家居,搬进了户外:有人在海边“赶海”捡到一台电视,有人在街角轻触“冰霸杯”装置看到屏面瞬时结霜,还有人在草地上与一张流动的沙发对视三秒、顺势一躺。

这波创意不止刷屏社交媒体,也让广告圈和消费市场一起抬头看了看:原来户外广告还可以这样玩。

京东又出鬼才广告,先把套路扔了

根据过往经验,电商大促广告的惯性要么是对着“最低价”喊破喉咙,要么是发券,让用户“做高数题”。

京东偏不照此套路:把新品“搬”到街头、海滩、草地、风里、浪里,形成一种“剧场性”的广告形式。

路过一只巨型“冰霸杯”,炎炎夏日之下的荧幕瞬间被冻结。

去海边散步,撞见一块“京东闪电新品季”的展板立于潮起潮落之间,像自带ins风滤镜的背景墙;

在露营地里,沙发和床垫不再是卖场道具,而是正当其位的场景主角,让人忍不住想自然舒适的躺平。

还有那口Plus版的纯钛平底锅,锅内鸡蛋在不粘表面里轻盈打转,让围观者下意识感叹一句“肽刚了”。

京东

,赞6万

这些不是“为了热度而热度”的噱头,而是把广告本身,变成城市里的互动装置与视觉叙事。

外行看热闹:好玩、想拍;内行看门道:京东在用“场景即传播”的方法,拆掉“广告=硬推”的旧思路。

可以说,当行业还在讨论户外怎么破圈,京东已经在街道、海边、草地里给出了一份无出其右的创意。

把广告融进生活里

成为用户的“显眼包”

没人喜欢被广告强行安利,但人人都会被“有趣”吸引。

京东这次做对了两步:

一是先把广告做成生活化的“场景物件”,让路过的市民注意到这个“显眼包”。

你在城市转角抬头,看到一块屏幕里,懂分区的洗衣机跟随日影迁移,吸尘器在光影里刷新着“懒人自由”的节拍。

你在街头被“冰霸杯”一秒结冰“惊”了一下,其实已经完成了关于“强力保冷”的一次沉浸式体验。

在草地上躺上那张“流动沙发”,当下的松弛、惬意、能发圈的画面感,让产品的舒适体验与场景一致。

二是广告与城市的距离被抹平之后,传播的路径也跟着变了。

人们自发拍照、上传、评论、二创,“家电新品”从品牌发声变成用户口碑,信息得以在不同社交圈层“播传”。

在视觉叙事学里,传播是信息的延伸。无论是在喧嚣的闹市,还是舒适的草地里,京东让产品“各司其职”,这里的传播动作有三点值得分析:

其一,京东把户外场景当作新品的第一触点。消费者在真实生活里先获得感受,站内再去完成了解与下单,链路自然、阻力变小;

其二,京东看见了参与感的价值。我们知道,一个好玩的装置、一条可触发的互动,足以把围观者打卡分享,成为二次传播者。当用户愿意为你的创意站台,营销“势能”就会远超一处投放位本身。

其三,京东在语气上克制、在表达上轻巧,把“刷新生活”的主题藏进细节,让人先感知,再理解,再记住。

用一句网友的话概括,就是“这不是被迫看广告,而是偶遇一件好玩的装置艺术”。

让产品自己开口说话

用场景捉住心智

在笔者看来,注意力才是稀缺的筹码,也是营销的头号战场。

让冰霸杯能结霜、让沙发能躺草地、让海中礁石出现一个大冰箱、让电视能站在海边,这些场景的超现实以及打破思维惯性,让人忍不住记录,进而形成二次传播。

可以说,京东的闪电新品季广告让营销不再是简单的信息告知,而是成为生活里的美好瞬间。

这也让我们看到最好的营销,其实是不销而销。

品牌不光要学会跨界,更要懂得无界。把城市、用户、场景统统拉进自己的内容场。

当一个广告能让人主动想分享,它其实就已经实现了广告的真正意义——广而告之,成为用户愿意传播的故事。

这背后反映的是京东对消费心理的敏锐洞察:当你身处一个同质化声音充斥的市场,最有力量的,反而是一次“刷新”的体验。

不过,所有漂亮的广告最终还是要落到产品上。

京东并没有停留在视觉的层面,而是让产品在合适的场景里自己开口说话。真正好的广告不是给你一长串参数,而是能让用户在一秒钟里明白它“好在哪”。

场景让卖点从抽象变具体,从冷冰冰的文本变成触手可及的感受。这种表达方式,往往比任何堆砌数据的说辞都更能打动人。

从行业的角度看,京东这次给出了两条极具价值的启发:

第一,广告必须要有“活人感”。

它要像一个朋友,能陪你互动、能逗你笑,而不是一副推销员的姿态。

当广告本身先变得可亲可玩,用户自然愿意靠近,甚至愿意替你传播。

第二,品牌必须要有耐心。

别急着把所有的KPI压在一块广告牌上,先去积累与真实场景的长期连接,让消费者在想到某个生活画面时就自然联想到你。

长效心智的沉淀,比短期声量的爆冲更有价值。

因此,它提醒所有品牌:当同质化营销让人麻木,与其拼谁投放更多,不如先回到真实生活。

让广告回归场景、回归用户的日常,当广告能让城市多出一瞬轻松,它就已经完成了品牌与广大消费者的一次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