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五十知天命,越活越窝囊

虽然我平时写文章涉嫌祥林嫂附体一样隔三岔五鹦鹉学舌巴金晚年的感悟主张——文章要说真话,但是对照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行为

虽然我平时写文章涉嫌祥林嫂附体一样隔三岔五鹦鹉学舌巴金晚年的感悟主张——文章要说真话,但是对照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行为,却发现明显的说一套做一套,典型的银样镴枪头。

记得多年前我在文化公司做图书文字编辑,碰到一部管理类书稿里面提到一个和尚分粥的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说一开始由一个固定的和尚负责分粥,结果总是分不公平,他自己总是先捞多得,分给其他和尚的粥总是避免不了这个多那个少,搞得和尚们此伏彼起闹意见,最后全体和尚一致决定轮流掌勺,按照值日表每个和尚都获得(承担)了分粥的权利(义务)。

故事强调的道理当然是跟管理学(经济学?)相关,但是作者使用了一个跨界(越界?)的词——“轮流坐庄”。

我当时本能地条件反射一样把这个涉嫌敏感的词改成了“轮流分粥”。改完以后我还抑制不住地义愤填膺,对作者莫名地产生高潮迭起的抱怨——分粥就分粥,扯什么“坐庄”呀!

我当时的心情实在可以跟当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被“绑架”当都督的黎菩萨相媲美,就差惊呼一声——“莫害我!”。

事后,一直到现在,我分析自己当初为什么那么紧张兮兮、瑟瑟发抖,为什么篡改作者的用词那么兵贵神速、简单粗暴、孔武有力、当仁不让、理直气壮、义愤填膺,答案不言而喻、地球人都知道:怕自己挨领导批评,怕自己饭碗不保,换成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顾全大局,怕给领导惹麻烦,怕给公司惹麻烦,怕让作者惹上麻烦;作为一名文字编辑,有责任、有义务替作者的作品把关,有责任、有义务为读者接受到正能量满满的精神食粮从而让世界充满爱尽自己绵薄之力。

但是……最后再鹦鹉学舌巴金晚年的感悟主张:要是文艺工作者在作品里做不到有啥说啥,或者说,就算创作者在作品里做到了有啥说啥,架不住第三方为保饭碗或顾全大局地自告奋勇地尚方宝剑在手地对作品一顿操作猛如虎,美其名曰“美容”“净化”,那么,久而久之,读者和作者不都涉嫌活在楚门的世界里,或者涉嫌彼此心照不宣地在戏台上或戏台下唱《霸王别姬》?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