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遭遇工伤,若单位已为员工缴纳社保,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将共同承担赔偿责任。本文结合2025年最新政策与实际案例,为您梳理赔偿项目、流程及关键注意事项。
一、赔偿主体与项目:基金与单位分工明确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项目(核心保障):
医疗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目录、药品目录、住院服务标准的费用由基金支付。例如,某工厂员工因操作失误导致手指骨折,住院期间的CT检查费、消炎药费等均由基金报销。
康复费用: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由基金支付。
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统筹地区标准发放,如成都一般为30元/天。
交通食宿费:到统筹地区外就医的交通费、住宿费,需凭票据实报销。
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一次性发放,十级伤残为7个月本人工资,一级伤残达27个月。
伤残津贴: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
工亡补助:因工死亡职工的遗属可领取丧葬补助金(6个月社平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配偶每月40%工资,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2025年标准为1083760元)。

用人单位支付项目(补充责任):
停工留薪期工资:按原工资福利待遇按月支付,最长不超过24个月。例如,某员工月工资8000元,停工留薪期6个月,单位需支付4.8万元。
护理费:停工留薪期内生活不能自理的,由单位负责护理或支付护理费。
五级、六级伤残津贴:保留劳动关系且难以安排工作的,单位按月支付津贴,五级为本人工资的70%。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标准由各省规定,如四川省十级伤残为4个月社平工资。
二、赔偿流程:四步走确保权益工伤认定: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申请,逾期可由职工或近亲属在1年内申请。需提交劳动合同、医疗诊断证明、事故现场照片等材料。
劳动能力鉴定:伤情稳定后,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确定伤残等级。
提交赔付申请:持工伤认定书、鉴定结论、医疗票据等材料,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请赔付。基金支付部分通常1-2个月到账,单位支付部分需协商确定时间。
争议解决:若对赔偿有异议,可申请劳动仲裁(45日内审结)或向法院起诉(一审6个月)。

证据清单: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医疗记录、事故现场照片、同事证言等。
时效限制:工伤认定申请需在1年内提出,劳动仲裁需在纠纷发生后1年内提出。
专业协助:若案件复杂,可咨询律师或联系工会、法律援助中心获取帮助。例如,某员工通过法律援助,成功追讨单位未支付的停工留薪期工资。
有社保的情况下,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将共同为工伤职工提供保障。职工应主动了解赔偿项目与流程,及时申请认定与鉴定,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