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耀廷1902年出生于天津市静海区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全家一共六口人,只有七分地。
七分地养不起一家六口人,同村的有一名私塾老师,他是个地主,家里有七八十亩地,孙耀廷的父母是他家里的长工,不仅能赚钱补贴家用,还能让孙耀廷免费进入私塾读书。
那时正值晚清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贫困潦倒,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供孩子读书。
孙耀廷进入私塾读书,享受的是有钱人家孩子的特权,因为读过书,他的谈吐和眼界都要比同龄孩子要强,这也是以后他能被婉容赏识的原因。
有饭吃,有书读,孙耀廷对此十分满意,如果顺利的话,等他长大后,就像他父母那样,去给地主的儿子打工。
他读过书,所以不用像他父母那样干体力活,运气好的话,能当个账房先生什么的,如果能平平安安的过一生,在这战火纷飞的世道,也算是一种福气。
只可惜,好景不长。
一年大旱,地主家颗粒无收,连自保都成了问题,孙耀廷的父母丢了工作,他也无法继续在私塾读书了。
好好的一家人沦为乞丐,沿街乞讨,每日都挣扎在温饱线上,随时都有饿死的风险。
就在一家人沿街乞讨的时候,恰好碰见清朝最后一位太监总管——小德张荣归故里。
小德张和李莲英、安德海,吴良辅,并成为清朝四大太监,小德张深受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的信任,最得势的时候,连那些王公贵臣见到小德张,也得恭恭敬敬的作揖行礼,说一声“张公公您吉祥。”
此等人物荣归故里,场面恢弘盛大,整个天津城都被惊动了!
就算孙耀廷读过几年书,可他毕竟只是个农村孩子,哪里见过这等场面。
当太监也能光宗耀祖?
都快饿死了的孙耀廷当即冒出一个想法,他也要当太监,也要光宗耀祖,让家人吃得饱,穿得暖,冬天有棉衣,顿顿可以吃上白面馒头,想蘸白糖蘸白糖,想蘸红糖蘸红糖!
他一脸兴奋的把他当太监的想法告诉了他父母,他本以为,他父母会夸他有孝心,有志向,谁曾想,他父亲二话不说,上来就狠狠打了他一巴掌。
清朝是封建王朝,那时候的思想还是非常古板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太监就意味着断子绝孙,还要被人看不起,一辈子活在众人的冷眼中。
但凡有一丁点活下去的希望,哪个父母会忍心让自己的孩子去当太监。
孙耀廷当太监的想法虽然被父母严厉拒绝,可他并没有放弃这个想法,他一有时间就会守在小德张的家门口,观察着小德张的一举一动。
一天晚上,小德张家里的佣人出来倒剩饭剩菜,孙耀廷发现,小德张不要的剩饭剩菜,对于他这种贫苦百姓来说,也是难得的美味佳肴,比他们家过年吃的都好。
见识到小德张的富裕,这更加坚定了孙耀廷要当太监的决心,可他不敢跟他父亲说,怕再被挨打。
就在他内心踌躇的时候,因为没钱吃饭,他的一个弟弟被活活饿死了。
安葬完弟弟后,晚上,孙耀廷“扑通”一声,跪在父母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情真意切道,“爹,娘,现在是夏天,弟弟还是被饿死了,等到冬天,那时候食物更少,到时候咱们都会被饿死的。
断子绝孙总比被活活饿死要强,爹,娘,我不想被饿死,当太监就算无法出人头地,那也能吃口饱饭,求求你们了,就让我去当太监吧。”
为了活下去,父母也只能含泪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