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共情,破除心理防线。职场中,90%的沟通失败源于“立场对立”。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沟通时,先站在对方立场说一句“我理解你为什么这么做”,比直接反驳有效十倍。比如,面对客户质疑方案,先承认“您对成本的担忧很合理”,再展开解释,比生硬说教更容易被接受。
再破局,戳穿隐性规则。职场潜规则往往藏在“但是”之后。沟通高手擅长用“是的……但是……”结构,既肯定对方,又引导对方接受新视角。例如,领导说“这个方案很创新,但风险太大”,高手会回应:“是的,风险确实存在,但我们可以分阶段测试,用最小成本验证可行性。”这种“先承接再转折”的顺序,既暴露了潜规则,又给出了解决方案,让对方无法拒绝。
最后立标准,掌握话语权。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强调“主动权”。沟通的终极目的,是通过说话顺序重新定义规则。比如,在谈判中,先明确“我们的底线是A,但愿意为合作让步到B”,再提出“如果对方能做到C,我们可以接受D”。这种“先立框架再谈判”的策略,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标准。
警惕职场“沟通陷阱”:那些总爱说“我这个人直”的人,恰恰是沟通最差的人——他们用“直率”掩盖了“不会共情”的真相;而真正的高手,从不说真话,只说对方需要听的真话。
最后划重点:
沟通顺序=心理战术:先共情破防,再破局揭露潜规则,最后立标准掌握主动权。
职场黑暗面:那些看似“直率”的沟通,往往是懒于思考的借口;而真正的沟通高手,都在暗中操控对话节奏。
毛选启示:沟通的本质是“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证明自己正确”。
记住:沟通能力强的人,从不说“我要说”,而是说“您想听”——这,才是《毛选》最深刻的沟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