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自古以来对此行为就深恶痛绝,自此被冠以了“江东鼠辈”的称号。而且袭取荆州在战略上也属于重大失误,有着极大的风险,不仅削弱了盟国的实力,也失去了削弱魏国的最好时机。最糟糕的是既然已经夺得了荆州,为何还要执意杀死关羽呢?自古以来以来都极少有直接斩杀敌方最高将领的事,而孙权却冒天下之大不韪,究竟是有多痛恨关羽啊?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云:“(孙)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蜀记》曰:“(孙)权遣将军击(关)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三国志》《吴书·潘璋传》云:“(孙)权征关羽,(潘)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璋部下司马马忠擒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云:“(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孙)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三国志》《吴书·吴 主 传》云:“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孙)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余骑。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
关羽的死亡在多处传记之中都有记载,《蜀记》的说法是孙权想要活捉关羽,并非想对啊要杀害他。但是参考其他传记,《蜀记》的说话应当不可信。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当时荆州已经被孙权收入囊中,然后活捉关羽,并且经过孙权的授意才杀死的关羽的。孙权完全可以选择囚禁关羽,而不是采取直接杀的方式。
首先,在赤壁一战后,孙权只得到荆州的南郡、江夏二郡,刘备却占据着荆南四郡,孙权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满意,但是他的野心是不小的,只要有机会,“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一直是他想要的。
而关羽作为荆州的最高长官,孙权对其能力还是非常忌惮的。所以现在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可以以绝后患。这可能是孙权想要杀关羽的一个原因。
其次,关羽屡次不把孙权放在眼里,甚至出言不逊,辱骂孙权,应该是孙权想要杀关羽的最直接原因。
孙权曾经想要与关羽联姻,本来是一次可可以使得孙刘联盟更进一步的绝佳机会。然后关羽非但不领情,还大骂来使,作为一方诸侯孙权,又岂能接受?还有关羽围樊城之时,孙权好心想要前往支援,然后关羽再一次大骂使者为“狢子”。
“狢子”是对江东人士极为蔑视的叫法。关羽刚愎自用的性格,数次惹恼了孙权。而且不要忘了江东孙氏,本就是崇尚武力,不以文化见长。
虽然孙权勇猛程度不及孙策,但也经常意气用事,在逍遥津曾经轻进用兵,差点被张辽所擒;还有因为使团一事居然想要远征辽东。
可见孙权有时候也会上头,无法保持冷静。以上种种原因的叠加,最终导致关羽身首异处,估计关羽自己和刘备都没料到黄须儿这次会做的这么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