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鳌拜,被抓了!
满洲第一勇士,人见人怕的大清辅政大臣,今天成了阶下囚。你敢信吗?就是靠一场“摔跤游戏”,康熙把这位权臣给降住了。十六岁的孩子啊,真敢赌,赌命,赌国运,最后居然赢了!不光抓了人,还要亲自去抄家。这事儿,开国以来从没听说过。
想想那场面,够劲爆。皇帝御辇直接开到鳌拜的大宅门口,连喊门都懒得喊,直接用木撞门。门一倒,就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跨过去,进府了,满院子鳌拜搜刮来的金银绸缎,全堆成山。可别瞧朕不眨眼,这皇上的眼里,可压根没装这些宝贝。他搜着的,可是颗致命的核弹头——鳌拜的谋逆铁证!
什么龙袍、玉玺,对吧?还有可能是写给外敌的密函?结果大半天,搜了一圈,啥也没找到。最后,打开鳌拜卧室,看样子还挺奇怪。
——
你就琢磨吧,鳌拜这样的人,权势滔天的超级大佬,他卧室啥样儿?是不是得豪气冲天,奢侈得能晃瞎眼?不对,偏偏相反,那屋子空得像个军营。一张床摆正中间,被子叠得棱角分明,还有个兵器架,战刀矛枪全擦得亮闪闪。
就这风格,乍一看还挺硬核,像个随时冲锋陷阵的战士。但你再一想,窝心。这是鳌拜啊,大清最横的官,住得比亲王还寒酸,谁敢信?康熙当时站那儿,看着这一切,心里复杂得很。
不过,他目标清楚。搜啊!墙砸了、地砖撬了,连枕头都翻,直到翻到一样特别、小巧的东西——拨浪鼓。
唉,说真的,要不是这拨浪鼓,看着实在太破旧,也许康熙不会那么在意。但偏偏,它很旧,很“用力握过”的感觉——柄上的包浆,都滑得像玉。就这么个小玩意儿,康熙盯着看了好久,好像它藏着天大的秘密。
——
划重点!拨浪鼓的柄底,刻着字。康熙盯着那纹路,沉默着,手就开始抖。少年皇帝根本镇不住情绪了。这可不是普通字,是蒙古文。康熙懂蒙古话,他皇祖母教过他。才十几岁的孩子,面对自己仇人的卧室里出现的“这个”,能不炸难?
到底刻了啥字?说实话,这儿我也蒙了。康熙表情像见了鬼,我都一身鸡皮疙瘩。他没说话,全场也都木了。索额图大臣问,“皇上您怎么了?”康熙理都没理,只死死盯着鼓柄,好像它能要他的命。然后,就下了个超级狠的命令——鳌拜,凌迟处死!
——
此时说点别的。
其实这拨浪鼓的故事,还没完,线头太多。我来理出点可能性:十几年前,北京一个木匠,就曾为鳌拜修过一个类似的拨浪鼓。还特意被威胁过喉咙,绝不能泄露。不知道是不是今天这件。更邪乎的是,当年鳌拜深夜拿着破旧拨浪鼓,硬说不能换新的,修好了还花了重金。
如果这两个鼓真是一回事,那问题来了:鳌拜这铁血汉子,身上挂着孩子气?还是其中另有隐情?他把鼓看得比命都重要,康熙又为何发抖呢?转念啊,心里嗅到一丝危险。
关键时刻,我倒觉得可以停一停,别急着猜答案。就这局,有些事你多琢磨琢磨,才能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