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意思是管教子女要严厉,这样孩子才会懂事,才容易成器,正所谓不打不成才,这似乎成为父母教育孩子的信条和有效手段,时至今日,随着人们文明程度和素质提升,体罚孩子的现象逐渐减少,尽管说不再使用“鼓棒”、“荆条”,可旧观念未有多大的改变,只是“换汤不换药”,严管孩子成为执念,岂不知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方式,是这两个字,要注意! 其危害如下。

1、伤心
说到“伤心”,就是伤害孩子的内心,只要是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年龄无关,只要严控孩子,无形中就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甚者就是践踏,自尊心受到伤害,还有总是严管让孩子生活在一种被禁锢的状态,处处受管制,深陷于约束和渴望意愿释放的矛盾痛苦中,这是很痛苦的体验,还有在严管状态下,孩子总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会有极度的失落感,要不大多数孩子心愿就是“啥时候父母不管我该多好呀”,这也是他们无奈而真实的心声。

2、对立
每个人都渴望独立,释放自我,这是本能,什么年龄段都是如此,而父母严格管控孩子,恰好是反其道而行,是压抑孩子的本能,所作所为和孩子的需求是对立的,这就让孩子感到无法理解和难以忍受,这样孩子就会有抵触和反抗情绪,时常用一些反常和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和父母对着干,和他们愿望相反,这种对立让父母苦恼不已,这样做使得孩子觉得不被父母所爱,甚至是被无视,产生一种反感和排斥情绪,使亲子关系不和谐,甚至是对立紧张,与父母疏离。
3、焦虑
如果总是被父母多方管控,势必就无法达成所想,难以称心如意,强行去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只能无奈被动接受,为此常会受到父母的训斥、责骂甚至体罚,孩子有了任何念想,都会担心结果不符合预期,就会经常为此感到紧张、害怕,事无巨细都有一种莫名的担忧,想要摆脱却身不由己、无能为力,会感到心情烦躁、不安,导致内心焦虑,经常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之下,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导致行为反常,长此以往无疑会对孩子身心健康均不利。

4、自卑
在父母严格管控下的孩子,孩子所做的一切不被父母接受和认可,凡事得不到肯定和支持,时间久了,就会变得极度自卑,总是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缺乏自我认同感,总是怀疑自己,对自己进行反面评价,觉得什么不好都是自身问题,不是降低对事物的参与度,不是置身事外,就是尽可能采取退缩和回避的方式,甚至通过一些虚假的表象来掩饰自己的无力和无助感,出现撒谎和欺骗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良好特质的培养和未来发展都有害无益。
5、胆怯
对孩子严格管控的父母,采用包办式管理,代替孩子拿主意、做决定和处理问题,替孩子做主,对孩子进行制定严苛规定和限制,干涉和介入孩子的空间,强行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活动,从来不考虑孩子的诉求,也不在乎孩子的感受,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长此以往,使孩子失去孩子自主决定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因而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影响其自主性的发展缺乏独立意识,不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不论何事既不知道如何处理,也惧怕最终结果和预期不符而不敢面对,变得变的胆怯,缺乏勇气,没有担当和责任感,难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