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笔墨绘心,静待花开 | 迈向阳光基地书法绘画课纪实

今天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教室,迈向阳光心理疏导基地的书法绘画课如期而至。教室里,一部分同学专注地挥毫泼墨,另一部分同学

今天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教室,迈向阳光心理疏导基地的书法绘画课如期而至。教室里,一部分同学专注地挥毫泼墨,另一部分同学则用色彩描绘着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一刻,时间仿佛慢了下来,只剩下笔尖与纸面接触的细微声响。

书法:在一笔一画中学会沉淀

对于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而言,书法课不仅仅是在学习写字,更是一场内心的修行。

毛笔的握持需要力度与柔韧的平衡,正如青少年需要学会在坚持自我与接纳规则间找到平衡点。当墨汁在宣纸上晕开,同学们逐渐明白——每一个动作都会留下痕迹,就像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都会产生影响。

我们观察到,那些平时容易冲动、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在书法课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的变化:从最初的坐立不安,到能够安静地完成一幅作品,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延迟满足,培养了耐心和专注力。

绘画:在色彩中表达未能言说的情绪

相较于书法的规整,绘画区则是一片自由表达的天地。

在这里,没有“画得像不像”的评价标准,只有“是否真实表达了自己”的鼓励。许多孩子通过画笔,表达了那些他们无法或不善于用语言描述的情绪和想法。

色彩成为他们的语言,构图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一幅看似暗沉的画作,可能正代表着某个孩子当下的心境;而逐渐明亮的色调,则可能预示着内心的转变。绘画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疏导。

为何艺术课程对叛逆期青少年如此重要?

1. 非对抗性的情绪出口

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安全、非对抗性的情绪表达渠道。对于不擅长或不愿意口头表达的孩子来说,这是释放内心压力的理想方式。

2. 重建自信与自我价值感

完成一幅书法或绘画作品带来的成就感,能够帮助青少年重建在叛逆行为中可能受损的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3. 培养专注与耐心

艺术创作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这一过程自然培养了孩子们的专注力和耐心,减少了冲动行为。

4. 促进自我认知与反思

通过观察自己的作品,孩子们能够更客观地审视自己的内心状态,促进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的提升。

教育不是改造,而是引导;不是压制,而是疏通。在迈向阳光的路上,我们愿意陪伴每一位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走出迷茫,迎接内心的阳光。

每一笔都是心境的沉淀,每一色都是情绪的表达。在这里,我们不看标签,只见证成长;不急于求成,只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