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28日下午15点30分,在U16女篮亚洲杯季军争夺战中,中国U16女篮末节崩盘,以58-71不敌日本队,最终获得第四名。李沅珊全场12投6中,贡献16分、6个篮板和1次助攻。本场失利略显遗憾,中国队主教练李建新在第三节的战术调整引发争议,当比分领先时换上替补球员,导致优势被逆转。
中国队首发阵容包括李沅珊、刘瑞、孙璇、孙晗昀和卓诗怡。第一节比赛,中国队开局打出4-0,但日本队迅速回敬10-0反超比分。面对日本队的防守,中国队失误增多,被对手抓住机会扩大领先。尽管中国队努力拼搏,逐步缩小分差,李沅珊命中三分后仅落后3分,但第一节结束时仍以17-19落后。
中国队曾试图跟上节奏,但日本队已完全进入状态。随后,日本队通过罚球和三分球拉开分差,比赛走势基本确定,中国女篮未能将分差缩小至两位数以内。回顾U16亚洲杯交手记录,中国女篮与日本队历史交锋4胜5负,劣势不明显,但自2015年决赛夺冠后,中国女篮已遭遇三连败,整体处于被压制状态。
最近三次交锋,中国女篮均惨败:2017年57-70、2023年44-70,以及今年小组赛57-78。失利原因可归纳为三点。
首先,中国女篮的人才储备已被日本超越。U16赛事每届运动员不同,但中国队在面对日本队时输球差距扩大,反映出青年运动员培训差距拉大。日本队自2009年首次进入决赛以来迅速崛起,以这批队员为基础,在2013年亚洲杯夺冠并完成五连冠,成为成年女篮亚洲杯唯一五连冠球队。
其次,日本女篮取胜方式多样化。2017年,中国队输给日本队精准三分;2023年,被快速反击击溃;今年小组赛,防不住挡拆战术。如今,中国队既防不了三分,也跟不上反击速度,阵地战中日本队虽无身高优势,却能有效应对。
第三,中国女篮过度依赖欧美篮球战术。近期中国篮球界推崇欧美风格,培养全面前锋,放弃高大化打法。本次比赛,中国队虽有身高不错的中锋,但机会多集中于李沅珊和孙晗昀。这种战术面对日本队效果不佳,日本队通过快速轮转防守弥补身高不足,使中国队失去传统优势。
综合来看,中国女篮在U16级别屡败日本,既有日本队进步因素,也涉及战术和人才培养差距。具体问题包括:内线表现软弱,缺乏篮板、护筐、背打和挡拆;控卫持球能力不足,面对紧逼消耗时间;进攻过度依赖李沅珊个人发挥,一旦她被限制,火力大减;阵容厚度不足,李建新教练的无限换防战术缺乏人员支撑,导致末节崩盘频发。
尽管国青队在暂停后表现改善,甚至半场反超,但李建新指导的批评仍存争议。僵持的第三节过后,第四节中国队短板全面爆发,再次遭遇相似模式的连败。李沅珊独得16分,打满全场,成为全队唯一亮点。
短短数月内,中国女篮两级国家队均被日本队淘汰,凸显中国篮球理念和青训选材的落后。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女篮面对日本队或将持续处于被动局面。希望这一成长尴尬期能尽快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