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基层减负当以“实”字为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当以实为先,通过抓实思想转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当以实为先,通过抓实思想转变、落实政策规定、提升减负实效,引导党员干部主动适应新变化,常态化抓好精文减会、规范考核、权责划定等工作,切实为干部松绑、为基层赋能,有效释放基层活力,增强服务效能。

思想转变要实,主动融入新常态。推动为基层减负赋能,不是一时的规定,而是长期的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基层工作进入到了“更加务实、更加简约、更加聚焦”的新常态。尤其是有关规定实施以后,空话式公文、官僚式指导、走马观花式调研、泛化的信息化等彻底失去了滋生土壤和存在空间。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为基层减负的长期性和常态化,及时转变思想认识,力戒“严一时”的短期心态和“试一试”的侥幸心理,严防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及其新变异情形,严格遵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不断提升在为基层减负背景下开展工作的能力,主动融入新常态、适应新变化。

政策落地要实,时刻警惕搞变通。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基层减负有关规定执行到不到位、实不实,不仅要压实工作责任,更要时刻警惕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异情况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叠床架屋”式发文、“击鼓传花”式开会、“蜻蜓点水”式调研等隐形变异、变通情形等仍偶有发生,有些基层负担甚至会反弹回潮,不仅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更是让为基层减负效果打折扣。因此,在抓好有关规定执行的基础上,要时刻警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基层的新变异、新变种,对新情况新问题,发现一起、通报一起、整改一起、警示一片。同时,要聚焦在基层出现的搞变通、钻空子、打擦边球等情况,要认真研究工作措施,持续完善肩负相关规定,不断织密为基层减负的制度笼子,确保在基层落地落实。

减负成效要实,推动基层真有感。减负成效怎么样、效果好不好,不仅在于基层干部的切身感受,更在于基层工作的实际成效。为基层减负的成效应该是具体的、可以衡量、可以感知的。一方面,会议数量、发文数量、公文风格和字数、调研成果运用、考核指标数量、各类评比项目的设置,等等,都可以反映出为基层减负政策的落地成效。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基层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重心的转移、服务效能的提升等检验为基层减负是否减的准、减到位,为基层赋能是否赋在关键处、赋出新活力。因此,只有将基层减负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基层才会真正有感、干部才会更加有为,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幸福指数才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