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也就是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率兵攻入南京城,取代自己的大侄子朱允炆成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改年号为永乐,史称明成祖(嘉靖朝之前为明太宗)。
朱棣继位后,自然要大封靖难功臣,尤其是跟随朱棣一起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比如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
除此之外,朱棣封赏了五位建文旧臣:

曹国公李景隆
永春侯王宁
忠诚伯茹瑺
顺昌伯王佐
平江伯陈轩
李景隆原本就是曹国公的爵位,朱棣为其增加千石的年俸,只可惜李景隆并非一位安分守己之人,永乐二年便被削爵幽禁,曹国公爵位也止于此。
至于茹瑺的忠诚伯爵,子孙后代不得承袭;
王佐与陈轩虽然也得封伯爵,但是子孙后代只能世袭指挥使;
仅有王宁的永春侯爵位,子孙后代可以承袭。
而王宁之所以得此,其实也是有缘故的:
王宁,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六女婿,娶成穆贵妃所生的女儿怀庆公主为妻。在成为驸马都尉后,得岳父太祖皇帝的器重,而慢慢升任后军都督府事。

当然,朱棣并不会仅因为王宁是妹夫,便给王宁世袭的侯爵爵位。
在靖难之役期间,王宁暗中将朝中之事透露给朱棣。
被建文帝发现后,便被抓了起来。
朱棣继位后自然不会亏待一直暗中帮助自己的妹夫,便将从未立下战功的妹夫王宁直接封为了永春侯,而且爵位子孙后代世袭。
怀庆公主的夫君王宁,便成为大明王朝第一位不靠战功,便获封侯爵之人。
只是王宁并未善终,后因事而被抓下狱,出狱后不久便病逝了。
时隔一百年以后,大明王朝又出了一位没有立下任何战功,但是获封侯爵的驸马都尉。而这位驸马都尉,要比永春侯王宁的一生要顺畅的多,不仅得封侯爵,而且一生得在位皇帝器重,是一位真正“完德完福”之人。
此人便是明宪宗朱见深的二女婿——京山侯崔元,这篇文章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崔元的一生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何会得封侯爵呢?

崔元,出身真正的书香门第。
他的祖父崔震,位至山东泰安州判官
他的父亲崔儒,是太学生,也就是清朝时期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
他的弟弟崔允,考中进士,入仕后位至山东参政
他的弟弟崔充,考中了解元,本可有多好前程,结果早早便去世了
至于崔元,不仅长得十分俊美,风度翩翩,而且在年幼时便跟着祖父崔震读书学习,早早便博览群书,是一位名副其实饱读诗书之人。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崔元不仅是长相俊秀的有才之人,而且颇有贤名,是一位有智有谋之人。
正是如此一位青年才俊,被明孝宗朱佑樘选中,指婚给了异母妹妹永康公主为驸马。
永康公主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二位公主,生母为惠妃郭氏,成化十四年(1478年)出生。
只是永康公主出生的时候,郭氏还未被封妃,到了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病逝前,曾大封后宫一次,郭氏被封为了惠妃。

生母被封妃时,永康公主尚且只有10岁,还未到婚龄,所以宪宗并未亲自为女儿挑选驸马人选。
宪宗病逝后,太子朱佑樘继位,史称明孝宗,改年号为弘治。
弘治四年时,永康公主的生母惠妃病逝;
两年后,也就是弘治六年,永康公主已经16岁,也到了该成婚的年纪。
作为皇兄的孝宗自然要操心妹妹成婚一事,最终选定了才貌双全的太学生崔儒之子崔元,也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
这年五月十一日,崔元被封驸马都尉,正式迎娶永康长公主。
婚后,崔元与公主举案齐眉,很是恩爱,公主也先后为驸马生下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嫡长子崔凤徵,迎娶尚书刘龙的女儿刘氏为妻(刘龙是弘治十二年的探花),早早便去世了;
次子崔骥徵,位至锦衣卫指挥佥事;
嫡长女,嫁给了安昌伯钱惟圻(明英宗朱祁镇的原配嫡妻钱皇后的侄孙钱承宗的后代),被封夫人,但是早早便去世了;

嫡次女,嫁给了平江伯陈王谟(放朱棣轻松渡江、被封平江伯的陈瑄的后代)
在弘治一朝时,崔元尚且默默无闻。
明孝宗病逝后,其唯一的儿子、太子朱厚照继位,史称明武宗,改年号为正德。
若是按照辈分的话,永康长公主是武宗的姑姑,所以便被武宗晋封为了永康大长公主;至于崔元,自然便是武宗的姑父,再加上其颇有贤名,在朝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宁献王朱权的后代)意图谋反,武宗便下旨崔元同御史颜颐寿一同前往宁王的封地下旨。然而崔元一行人刚到浙江,便得到了宁王起兵的消息,崔元一行人不得不返回京城。没多久宁王叛乱,便被朝廷平定了。
这是史料记载的,驸马都尉崔元第一次担任差事。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此之后,崔元不仅得到了一国之君格外的器重,而且皇帝还为崔元打破祖制,破例将其晋封为侯爵,自此明朝的驸马都尉虽无战功、也可封侯。
崔元究竟因何而获封侯爵呢?
正德十六年三月,大明王朝的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病逝了。
武宗虽然在位16年的时间,但是从未生下一儿半女;而且武宗也是孝宗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如此一来,武宗病逝后,大明王朝便没有了皇位继承人。
武宗生母张太后与群臣,不得不根据嫡庶尊卑以及亲疏,来挑选一位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孝宗之后,宪宗的皇子中便是皇四子、兴王朱祐杬最有资格,但是朱祐杬在正德十四年时已经病逝了,被武宗追谥为了兴献王。如此一来,便是兴献王实际上的嫡长子朱厚熜最有资格继承皇位
在选定皇位继承人,张太后便要派人前去宣读懿旨,并且迎接新帝来京城继承皇位。
而能担得起迎接新帝的差事的,自然要是一位德高望重、在朝中颇有份量之人。

正德十六年时,宪宗还在世的女婿,仅有崔元一人。
作为武宗与朱厚熜的姑父,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得到张太后懿旨后,崔元一行人带着金符,便南下前往兴王的封地——安陆。
来到兴王府后,崔元宣读张太后懿旨,奉迎嗣皇帝朱厚熜前往京城继承大统。
在朱厚熜在见到崔元后,便认为崔元是一个成大事、有谋算之人,所以在遇到什么事情后朱厚熜便会想到与姑父崔元商议对策,让其出谋划策。
崔元奉迎嗣皇帝朱厚熜来到京城后,顺利继承皇位,史称明世宗,改年号为嘉靖。
其实嘉靖帝继位也是费了一番周折,原本张太后打算让朱厚熜以孝宗嗣子的名义,在文华殿继承皇位,年号为绍治。但嘉靖帝坚决不肯,最终在奉先殿继承皇位,确定年号为“嘉靖”。

嘉靖元年,嘉靖帝将奉迎自己来京城继位的功臣、驸马都尉崔元,直接封为了京山侯。
在嘉靖帝提出要将驸马崔元奉侯爵的时候,礼部其实是反对的:
如此封赏是臣子的关系,应当削其爵位,毕竟自古以来并没有这样的惯例。
嘉靖帝便提到了,太祖皇帝的六女婿王宁被封永春侯的事情:
永乐初年时,太宗(此时嘉靖帝还未将朱棣改为成祖)便将驸马王宁封为了侯,怎么能说没有先例呢?
随后,给事中底蕴、御史高越也给嘉靖帝上疏,反对将驸马崔元封侯爵。
但嘉靖帝已经打定了主意,不管何人反对,都坚持将崔元封为了上京侯。
嘉靖帝本就对崔元的第一印象很是不错,毕竟崔元广交名士,颇富盛名,而再加上崔元的奉迎之功,嘉靖帝自然想要让崔元成为自己的心腹大臣。向来新帝继位,都会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嘉靖帝这位新帝,更加需要如此。
自此,崔元便成为新帝嘉靖帝十分器重、宠信的臣子。

朝中若是有任何十分重要的差事,嘉靖帝必定会交给崔元去做。
嘉靖元年,嘉靖帝的亲生祖母寿安皇太后(明宪宗的宸贵妃)病逝了,嘉靖帝将祖母追谥为孝惠皇太后,葬入茂陵。而护送孝惠皇太后梓宫前往茂陵安葬的,便是被封上京侯不久的崔元。
之后嘉靖帝又不顾群臣反对,坚持将自己的亲生父亲朱祐杬,追尊为献皇帝;将生母蒋氏尊为兴国皇太后;并且在嘉靖十七年时,将自己生父追尊为了“兴献帝”,庙号睿宗,甚至将生父的神牌升附了太庙。
而前往安陆,将明睿宗神主奉迎来京城的,也是崔元。
待礼成后,崔元被嘉靖帝加了太子太傅衔。
在嘉靖帝南巡承天府的时候,崔元同勋贵辅五臣随身扈从嘉靖帝,若是在途中遇到有亲王来拜见嘉靖帝的话,便会召随侍臣子一起列班。若是嘉靖帝需要乘坐舟船的话,崔元会在嘉靖帝乘坐的舟船上近身侍奉......

待崔元扈从嘉靖帝回京城后,嘉靖帝的生母——圣母章圣皇太后蒋氏病逝了,嘉靖帝将生母追谥为“慈孝蒋皇后”;蒋皇后的梓宫自然要被运回安陆,同夫君“献皇帝”一起合葬显陵。
而担任护送蒋皇后梓宫前往显陵的,也是崔元。
等到事情了了以后,嘉靖帝对崔元也是十分感激,将其召到内苑慰问。
在蒋皇后去世九年后,也就是嘉靖二十六年,嘉靖帝的第三位皇后方皇后去世了,嘉靖帝将其追谥为孝烈皇后。作为嘉靖帝的皇后,自然要被安葬永陵,毋庸置疑,担此重任的还是崔元。
甚至连嘉靖二十八年,皇太子朱载壡的加冠礼,充当掌冠使的也是崔元。
可以说,嘉靖一朝,嘉靖帝只要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崔元。
正因为嘉靖帝对崔元如此器重信任,而崔元也是尽心尽力地完成嘉靖帝交给他的任务,嘉靖帝很是感念其勤劳正直,特地为其加太保衔,后又加太傅衔,甚至给与厚恩进光禄大夫,年俸增加一百石;至于其他的赏赐,更是不计其数。

崔元得嘉靖帝器重,妻子永康公主还为自己生下两儿两女,日子别提有多惬意。正因为如此,崔元与妻子永康公主都十分长寿,永康公主活到了嘉靖二十六年,去世时70岁高龄;至于崔元则是在妻子去世两年后也去世了,终年72岁。
崔元得一生,可谓是十分顺畅。
不仅出身书香门第,而且家族极重视对自己的教育
还得以被封驸马都尉,娶到了一位公主为妻
更重要的是,崔元在历经弘治、正德两朝后,得到了嘉靖帝的器重与信任,不仅得封侯爵,而且在朝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高、越来越稳固,最终也得以善终,着实十分难得。崔元,被称之为明朝真正“完德完福”之人,也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