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星是否存在生命”,这个话题在科学界热度居高不下,却始终没有定论。尽管火星表面看似“伤痕累累”,但不少科学家提出了两种可能性:一是火星地表之下,或许存在类似细菌、病毒的低级微生物;二是即便现在没有生命,在遥远的远古时期,火星也可能经历过“生物繁盛”的阶段。
支持这些猜想的,有两个关键发现。1996年8月,美国宇航局宣布在编号为ALH8400的火星陨石中,发现了微生物化石的遗迹。这一发现让科学家莱文备受鼓舞,他公布了自己的实验结果,认为火星上一直存在生命印迹——毕竟在地球的极端环境里,比如原子反应堆的燃料棒中、完全无光的深海里,都能找到顽强存活的微生物,火星上的生命或许也有这样的韧性。英国欧佩恩大学行星科学教授柯林·皮灵格也支持这一观点。

还有科学家推测,火星上的生命(如果存在),可能被封存在地表下10米厚的永久冻土层中。这种冻土层可能已在火星大气环境中存在了极长的时间,为生命提供了“庇护所”。
更有趣的是,科学家还猜想,地球和火星之间可能存在“生命交叉感染”。早在人类探索太空之前,这种情况或许就发生过:一方面,地球表面有来自火星的陨石;另一方面,小行星撞击地球时,飞溅出去的岩石也可能落到火星,而这些岩石或陨石,有可能携带生命孢子,在两颗星球间传递。
不过,关于“火星是否有生命”,目前所有结论都还停留在推测和初步发现阶段。或许只有等到人类真正踏上这颗红色星球,亲自探索时,这个谜团才能彻底解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