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王阳明《传习录》里的经典15句,句句心学精华!

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意思是:人都会犯错,因为犯错是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经之路,但一定要善于改过。2、为学大病

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意思是:

人都会犯错,因为犯错是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经之路,但一定要善于改过。

2、为学大病在好名。

意思是:

做学问最大的弊病就在于贪慕虚名。

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意思是:

种植树木的人要重视培育树木的根系,只有根深才能树大叶茂;修养品德的人要重视培养自己的心性,因为心性是品德修养的根基。

4、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意思是:

求知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求知的完成;此句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以知为指导,行才能行之有效,如果脱离知,行则是盲动,很容易给自己带来危险;同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

5、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意思是:

谦虚是一切善事的基础,骄傲则是一切恶事的根源。

6、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意思是:

当人心还没有被个人私欲所蒙蔽,就不需要从外面添加一丝一毫,人的内心就是天理;凭着这种合乎天理的心,用心侍奉父亲便是孝,用心辅佐君王便是忠,用心交友、治民便是信和仁;只需要用功去除心中的私欲、存养天理就行了。

7、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意思是:

每个人认识的世界,就是心灵体验的一切,“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感知的范围就是我们存在的世界。

8、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意思是:

与朋友相处,彼此间应当少一点规劝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是正确的。

9、能克己,方能成己

意思是:

个人要克制自己内心的私欲,并时常反省、检讨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成就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好。

10、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意思是:

善念萌发之时就要认识到,去扩充它;恶念萌发之时就该意识到,去遏止它。

1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意思是:

骄傲自大是人生中最大的毛病,它足以影响你的人生。

12、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意思是:

人应该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练自己,才能真正地立于不败之地,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锤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要想在实践中不断地锤炼自己,需要具备积极面对挑战和机遇的态度,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精神,勇于尝试和创新的气魄以及善于沟通和协作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挑战和机遇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梦想。

13、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意思是:

当我们开始觉察心中的良知,明白真诚善良是自己的天性,并坚定地依照自己的天性去行事,便能达到最自然而然、恰到好处的状态。

1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意思是:

心本来是没有善恶之念的,当有善有恶的思维时,那是自己的思想活动了,若有良知,就会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就会只做善为,去掉恶行。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遮蔽的心,在情感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但是人们产生意念活动时,会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善恶的差别。

反求诸己,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之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之理。

15、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意思是:

悔悟是去除毛病的良药,但能让人有错便改才是它的效用之所在;如果仅仅将悔恨留滞在心里,就会因为用药而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