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工贸企业新规:GB 46768-2025 有限空间作业全流程要求

2025年9月26日,某酒厂员工在未通风检测的情况下进入发酵池清扫作业,因池内积聚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致3人死亡。有限空间

2025年9月26日,某酒厂员工在未通风检测的情况下进入发酵池清扫作业,因池内积聚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致3人死亡。

有限空间是隐藏在生产生活中的“隐形陷阱”,缺氧、中毒、爆炸风险随时可能发生。日前发布的强制性国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为有限空间作业划定全流程安全红线。

标准号:GB 46768-2025

标准名称:《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生效时间:2026年5月1日

哪些空间算“有限空间”?

标准原文定义:封闭或者部分封闭,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人员可以进入作业,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常见场景包括:储罐、槽罐、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沼气池等,且新规明确不适用于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化工医药企业及船舶的有限空间作业。

2024年10月,一饲料加工企业浆池内发生中毒事故,造成7人死亡、4人受伤

4大基础要求缺一不可

1. 建立管理台账+设置警示标志

企业需全面辨识管理区域内的有限空间,台账需包含名称、位置、主要危险因素,且及时更新。

有限空间出入口及集中布置场所,需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和安全风险告知牌。

2. 明确岗位职责+专项安全培训

作业单位需明确审批人、作业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的职责;发包单位需明确审批人和现场安全检查人员职责。

相关人员每年需参加1次专项安全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培训记录需归档保存。

3. 配齐防护设备+定期维护

必备设备包括气体检测报警仪、通风设备、呼吸器、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等,需符合对应国家/行业标准。

气体检测报警仪每年至少检定校准1次,呼吸器气瓶需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设备需专人负责维护保养。

4. 制定应急预案+定期演练

需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专项预案每年至少演练1次,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演练1次。

演练后需评估效果,相关记录和报告归档保存。

作业全流程:3个阶段关键技术要求

作业前:6步准备缺一不可

1、开展风险评估,分析危险因素并制定防控措施,发包单位需参与或提供相关信息。

2、填写作业审批表,经作业负责人同意、审批人审批(发包作业需额外经发包单位审批)后方可作业。

3、作业负责人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风险及应急措施,签字确认后归档。

4、封闭作业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告知牌,检查防护设备完好性。

5、对危险物料、设备采取隔离措施并上锁挂牌,清空或置换有限空间内残留物料。

6、先自然通风,再进行气体检测(至少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检测合格方可作业;不合格需机械通风后重新检测。

作业中:全程管控不松懈

1、作业负责人确认所有安全条件达标后,签字同意方可进入作业。

2、作业人需正确佩戴防护装备,与监护人实时沟通,粉尘爆炸危险空间作业需符合专项标准。

3、每15分钟记录1次气体检测数据,持续通风(特定作业需机械通风)。

4、出现身体不适、气体报警、设备失效等情况,立即中断作业撤离,再次进入前需重新检测。

5、监护人需在外部全程监护,不得离开现场或参与作业,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作业后:验收清理闭环管理

1、作业完成后,作业负责人验收确认:人员全部撤离、设备工具带离、出入口关闭、隔离措施解除。

2、填写完工验收表,签字确认后归档,清理现场后解除作业区域封闭措施。

关键数值标准必须牢记

氧含量合格范围:19.5% VOL~23.5% VOL(缺氧报警值 19.5%,富氧报警值 23.5%)。

可燃性气体报警值: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 10%。

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值:符合 GBZ2.1 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照明电压限制:金属结构空间≤24V,潮湿环境空间≤12V,常规有限空间≤36V。

发包作业:额外3点要求

发包单位需将作业发包给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审核记录需留存。

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常态及紧急情况下的安全职责。

发包单位需统一协调管理作业,审批作业方案,开展现场安全检查,事故发生时统筹应急处置。

信大科技承包商管理系统

有限空间作业的每一步都关乎生命安全,GB 46768-2025的实施是安全保障而非“束缚”。企业需尽快对照标准梳理整改,相关人员需熟练掌握操作要求。

转发给身边的作业负责人和一线人员,从源头防范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