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沙城废墟之上,哈马斯押下了它历史上最大的赌注——释放手中全部人质,赌一个不再被消灭的未来。
哈马斯高级官员哈姆丹10月11日宣布,将于13日上午开始释放所有活着的以色列人质。这一消息标志着持续两年的加沙冲突出现了关键转折。
根据协议,哈马斯将释放约20名活着的以色列人质,并归还28具已故人质遗体;作为交换,以色列将释放1900余名巴勒斯坦被关押人员。
对哈马斯而言,这是一场危险的赌博。放弃手中最重要筹码的同时,他们面临着被以色列全部消灭的风险。
哈马斯做出这一决定时,已身处绝境。两年的军事冲突让这个组织付出了惨重代价。
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统计,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已有67682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70033人受伤。
军事损失同样惊人。据报道,哈马斯90%的高层阵亡,2.5万名武装人员战死。加沙地带的民生几乎崩溃,战斗人员伤亡惨重,补给线被以色列切断,民众支持度下降。
与此同时,哈马斯在国际上也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欧洲地区的反以示威未能改变现实,中东各国无人敢在美以势力之外主导哈以和谈。
特朗普向哈马斯发出了不容置疑的最后通牒,要求其在截止时间内接受加沙和平20点计划,否则美军将毫不犹豫地全力支持以色列,“彻底消灭哈马斯”。
面对严峻形势,哈马斯在谈判中展现出了战略灵活性。他们并没有一次性放弃所有筹码,而是精心设计了分阶段解决方案。
第一阶段仅涉及释放20名仍然活着的以色列人质,同时以色列开放五个加沙的过境点,向加沙民众运送人道物资。以色列军队也将据此调整撤军计划,开始逐步撤出。
这种安排有其深意:如果哈马斯一次性释放所有人质,未来在与以色列的谈判中将失去重要筹码。而以色列也能够借此时间准备释放巴勒斯坦囚犯。
哈马斯提出的两个要求也相当合理——以军从加沙市中心撤军确保人质交接安全通道,同时开放人道主义援助过境点。
对加沙民众而言,这些物资的到来是久违的希望。目前加沙地区有超过87万民众无家可归,基本生活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
这场谈判的成功,离不开多个国家的共同努力。埃及、卡塔尔和土耳其的调解员全程参与了周一开始的间接会谈。
埃及情报总局局长、卡塔尔首相、土耳其国家情报局局长等高层亲自到场。美国也派出了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和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进行协调。
特朗普的“20点和平计划”成为谈判基础,主要涉及人质交换、加沙地区的管理权过渡和军事安排。根据这一计划,哈马斯同意在规定时间内释放人质,以色列则同意释放250名巴勒斯坦重刑犯和1700名被拘留者。

对哈马斯而言,一个关键转折点来自于特朗普对卡塔尔空袭事件的处理。两名巴勒斯坦官员表示,上月一通不寻常的电话帮助说服了哈马斯——特朗普或许能约束以色列遵守和平协议。
表面上看,以色列在这场谈判中获得了明显优势。他们能拿回所有人质,还握着部分加沙关键地区的控制权。
但细究之下,哈马斯也藏着不小的赢面。20多名人质换2000名囚犯,近1:100的交换比例,让哈马斯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些囚犯可不是普通犯人,全是巴勒斯坦武装的骨干力量。释放他们等于给哈马斯送回了“战斗力家底”。
同时,以军打了整整2年,付出上千伤亡才拿下的地盘,协议一签就得全部撤出。哈马斯靠谈判拿回了核心生存空间。
对以色列而言,内塔尼亚胡政府面临着国内巨大压力。国内人质家属的抗议不断,政党也威胁如果人质协议没有推进,就会退出政府。
停火协议第一阶段的生效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变化。加沙地带民防机构表示,自第一阶段停火生效以来,已有超过50万人返回加沙城。
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停火协议的下一阶段。美国媒体指出,在让哈马斯解除武装等重要问题上,巴以双方仍然存在分歧。哈马斯表态不会将武器交给任何一方,“除非交给巴勒斯坦国”。届时哈马斯武装成员可以加入未来当地的军队中。
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坚持,哈马斯将解除武裝、加沙地带将实现非军事化。他表示,“如果无法以容易的方式实现目标,以方将以强硬的方式进行”。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10月12日表示,以色列国防军和国际部队将在人质获释后摧毁加沙地带所有哈马斯隧道。这是解除该组织武装和实现加沙非军事化的首要目标。
加沙城的街道上,超50万民众正在返回已成为废墟的家园。他们疲惫的脸上终于流露出久违的希望。停火协议第一阶段的执行顺利,让巴勒斯坦人质将于13日上午开始获释。
然而,哈马斯领导层清楚,这场赌博还未结束。在释放人质后,他们手中再无筹码。以色列国防军已明确表示,将在人质获释后摧毁所有哈马斯隧道。
沙漠中的停火协议,真的能比海市蜃楼更持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