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铁路帝国2:钢铁巨龙》评测:架空的铁道狂想

在模拟经营类游戏的浩瀚星图中,每一款经典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吸引域,玩家群体也有着同样的鲁棒性。当《都市:天际线》以其宏大

在模拟经营类游戏的浩瀚星图中,每一款经典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吸引域,玩家群体也有着同样的鲁棒性。当《都市:天际线》以其宏大的都市营造令人沉醉,《运输巨人》以多式联运的复杂网络考验着决策者时,《铁路帝国》系列则始终坚守着它对19世纪铁路工业革命的穷追猛打。

在游戏发售两年半后,大型DLC《钢铁巨龙》携着架空的东方传奇呼啸而来,它不仅是一次地图和资源的扩展,更是一次对游戏核心玩法的深化与对历史可能性的狂野构想。它试图证明,这款2023年的游戏,其引擎依旧滚烫,汽笛依然洪亮,但在通往未来的轨道上,也难免显露出些许岁月的斑驳与时代的局限。

《铁路帝国》的坚守与魅力

回顾2023年,《铁路帝国2》的发布并非石破天惊,但它精准地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区间。在众多追求“更大、更全、更快”的同类型作品中,它聚焦于“火车”这个核心载体,选择了一条看似传统,实则需要深厚功底的路径:深度模拟铁路运营的核心体验。

游戏最引人入胜的特色,在于它将“铁路”与“帝国”两个词进行了完美的融合。这不仅仅是在地图上铺设铁轨,完成运输,而是构建了一个动态、精密且环环相扣的经济生态:从最基础的资源节点——煤矿、铁矿、牧场、林场——开始,通过铁路将它们与对应的城市链接,形成复杂的收入-支出体系。

在不同级别的城市和资源点建立合适的生产加工单位,工厂产出的半成品,又被及时运往城市,以满足民众对食品、衣物、酒类等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从而促进城市升级,解锁更高阶的商品与更遥远的贸易路线。

这套“生产线”设计,是《铁路帝国2》经济的灵魂。它迫使玩家从单纯的“铁道工程师”转变为一位统筹全局的“工业巨头”。生产与维护并重的同时,游戏的铁路设计本身也极具特色。

它提供了从简易双车道到拥有多个线路、维修厂、维修塔的大型枢纽站的建设选项。在复杂地形下核算成本,在有限空间中辗转腾挪,铁路的宏观庞大和屏幕上的微观精密纠缠在一起。

而这个世界并非静态的沙盒。与其他铁路公司的对抗,为这片欣欣向荣的工业图景注入了商战的硝烟。由AI控制的竞争对手们会抢夺关键线路的节点,在热门航线上与你进行价格战,甚至恶意收购你的公司股票。玩家同样可以,通过收购股票、恶意竞标乃至完成特定任务来蚕食甚至吞并对手。

这种竞争元素,让平静的模拟经营时常充满了策略游戏的紧张与刺激,确保了游戏后期的挑战性。

蒸汽与铁路的平行时空

围绕着这套生产和调配的铁路建设系统,《钢铁巨龙》DLC展开了它天马行空的画卷,首次将目光从广袤的北美平原或欧洲大陆,搬到了一个架空的、正处于“蒸汽奇点”前夜的中国清代。

这是个设定带有奇特的浪漫色彩:历史的车轮在此发生了偏转,蒸汽机的轰鸣提前响彻在东方古国的山河之间。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技术的浪潮冲开一道裂缝,一个古老的文明被迫而又主动地踏上了工业革命的快车。

旧时装扮的民众和堪称古迹的火车站交代了这一历史进程的原点,而与玩家并肩作战的伟人——“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则交代了其中蕴含的狂野思绪。

当城市和节点的名字变得熟悉,玩家能体会的大概不只是获取奖励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联结与文化沉浸。对于中国玩家而言,亲手与詹天佑一同,在虚拟世界中实现民族铁路网的梦想,无疑是一种独特而震撼的体验。

物资群落与再分配

《钢铁巨龙》也并非只在原始内容上拓展了地图,在游戏的经济系统核心层面进行了重要的“微调”,具体体现在物资供需的再分配上。

在本体游戏中,资源运输虽复杂,但模式相对固定,各个资源点主要负责提供主要城市的需求。而在DLC中,各个乡村资源点也有了自己的需求,要求玩家进一步细化运输的交互结构,而不是形成一个围绕着城市的星形图。另外,DLC对“中国”这一主题进行了去同质化的调整。所有城市都需要的主要资源添加了“竹子”等特定资源。

其次,通过已有的年代和科技树系统,在魔改过的地图上进行了资源类型和内容上的平衡,保留了知名城市的同时,重新依据游戏性规划了各种资源点的产出形态和地图模块。这一切,使得资源分配的规划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玩家需要从宏观的帝国视角,下沉到每一个“物资群落”的微观生态中。

是建立一个集中的、庞大的工业中心向四周辐射,还是在各个区域内部构建相对自给自足的小循环?是斥巨资升级关键线路的运力,还是开辟多条辅助支线来分流风险?每一个决策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铁路网络的复杂程度与玩家的管理难度,在充满东方智慧的博弈中同步提升。

两年前,两年后

不过,笔者也必须指出《铁路帝国2》及其DLC经过近两年的沉淀和发展,其核心系统依然“经典”。在游戏界普遍追求简化、快餐化的潮流中,它在本体内容做出了便利性操作的让步后,没有再次进行更迭。这份“经典”的另一面,是其在UI设计与操作逻辑上难以忽视的落后。

当玩家的帝国版图随着游戏进程不断扩大,管理的火车数量突破数十甚至上百列时,游戏交互的繁琐便成为了享受的阻碍。繁复的信息呈现,使得追踪特定列车的状态或排查线路问题变得如同大海捞针;频繁而冗长的菜单切换,打断了行云流水般的经营节奏。

此外,将背景置于玩家更为熟悉的中国场景后,DLC的“魔改”地图也带来了一种奇特的认知落差。为了服务于游戏性的关卡设计、资源分布与竞争节奏,制作团队对中国的真实地理进行了大幅的简化与调整。你可能会发现,一些本应相隔千里的历史名城,在游戏中变成了隔河相望的邻居;一些被誉为天险的崇山峻岭,可能被一片易于通行的丘陵所替代。

这种设计固然保证了游戏节奏的紧凑与关卡结构的平衡,但对于那些期待在高度还原的华夏大地上“复刻”历史铁路网,或是地理考究派的玩家来说,这种抽离感会不时地跳出来,提醒你这终究是一个为游戏性服务的“平行世界”。

汽笛声中的艰涩狂想

《钢铁巨龙》作为《铁路帝国2》的大型DLC,无疑是一次成功且富有勇气的拓展。它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在稳固的基石上,大胆地构建了一个充满东方浪漫主义的幻想。

与詹天佑同行的设定,极大地激发了特定玩家群体的文化共鸣与情感投入;而对物资群落系统的深化,则精准地命中了核心玩家渴望更复杂、更精细化挑战的需求。

因此,总体上《钢铁巨龙》——

优点:

1.坚实且硬核的运输-生产-建造框架

2.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带入感

3.强化的物资点设计和规划需求

缺点:

1.魔改地图带来认知上的冲突

2.过于经典的操作模式

它或许不是一辆完美无瑕的流线型列车,但它那粗犷而有力的蒸汽活塞,依旧能带领愿意上车的玩家,驶向一段独一无二、令人难忘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