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科普了,病理》│ 病理乃医学之本!疾病本质探索史

“病理乃医学之本”,英国医学之父William Osler的这句名言,道破了病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核心地位。从古代对疾病的

“病理乃医学之本”,英国医学之父William Osler的这句名言,道破了病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核心地位。从古代对疾病的唯心猜想,到如今借助AI实现的智慧诊断,病理学的发展历程,正是人类逐步揭开疾病本质的探索史。

嘉宾介绍

器官病理:从尸体解剖开启疾病的物质探索

人类对疾病的最初认知充满唯心色彩,认为鬼神、自然异象是致病根源,缺乏任何科学依据。

直到研究者完成几百多例尸体解剖后,发现疾病状态下人体器官会出现实质性改变。这一发现打破了唯心认知,创立了器官病理学,也标志着病理学的正式诞生。

早期病理学家通过大体观察的方式,在尸体解剖中寻找病变器官的形态变化,以此推断疾病的发生原因,为人类认识疾病奠定了物质基础。

微观突破:从细胞到超微结构解锁疾病深层密码

随着科技进步,病理学逐步从宏观走向微观,实现了两次关键跨越。

细胞病理学的诞生:显微镜发明后,研究者通过观察植物和人体细胞,发现疾病的根源可追溯到细胞层面的改变,细胞病理学由此创立,让疾病诊断进入微观时代。

超微病理学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初,电子显微镜技术问世并应用于病理研究。其纳米级的分辨率远超常规光学显微镜,能清晰观察细胞器、细胞膜等亚细胞结构的病变,揭示了线粒体损伤等超微结构层面的疾病机制。

现代革新:分子病理与AI迈入定量智慧诊断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发展,病理学进入分子时代。研究者发现 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异常是许多疾病的核心病因,让疾病诊断深入到分子层面。

而计算机技术、数学、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病理学迎来新的革新。从计算病理到人工智能的应用,病理诊断摆脱了传统的主观判断模式,进入定量分析和智慧诊断阶段,为疾病诊断提供了更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开启了病理诊断的新纪元。

编辑:葳蕤

审核:厘米、木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