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话说日本--为什么我们研究日本,总停在近代史?新生,始于1945

日本。这个为中华民族带来深切苦难的国家,却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甚至不得不深入研究的对象。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

日本。这个为中华民族带来深切苦难的国家,却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甚至不得不深入研究的对象。

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近现代史。一个曾经长期师从中国的学生,近代以来却突然异变,成为了中国最危险的宿敌。

很多人感叹,这个“学生”在某些历史时期,似乎比我们更执着地保留了东亚文化中的某种极致的“狠劲”与“秩序”。

今天,相比于日本对中国历史的深刻体察,我们对日本的了解仍旧主要停留在抗日神剧或单一的情绪宣泄上。尤其是真正使日本民族获得新生的关键节点——二战后现代史部分。确切地说,就是从1945年直到现在这段正在发生的历史。

日本如何从二战后的焦土中爬起,经历美国GHQ的强制改造,到依靠自身力量把握机遇实现二次腾飞,再到面临泡沫破裂的波澜进程。这一系列变化,都值得我们抛开情绪,进行战略性的借鉴和复盘。

一、狂热的代价:被军国主义绑架的近代日本

在深入探讨日本现代史之前,我们需要先对决定其命运的近代史做一个简洁的复盘。

日本近代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明治时期: 从倒幕运动开始,到1912年明治时代结束,国家走上现代化快车道。

战争时期: 从九一八事变前后,到1945年无条件投降。

这两个时期有一个共同特点:国家的命运,完全掌握在极少数寡头和军阀手中。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普通民众几乎无法参与真正的国家决策。他们经历了从不知情、不了解的被动跟随,到逐渐被军国主义思想洗脑,最终集体陷入疯狂,直到被战争的铁拳彻底粉碎。

当方向正确时,明治维新的精英们指引国家建立了工业化体系,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

当方向错误时,昭和军阀们以武力劫持政治,将整个国家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军部为了扩张,编织了一个巨大的谎言:战争会通过掠夺带来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当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豪赌侥幸获胜后,日本民众便狂热地迷信:“战争一本万利,日本必将称霸东亚。”

在当时的日本,如果有谁敢质疑军部的决定,便会被打成“非国民(Hikokumin)”,不仅遭到邻里的孤立,更会面临特高课(特别高等警察)的严酷镇压甚至暗杀。

哪怕是天皇,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军部战车的装饰品。

二、1944:当战火烧回本土

然而,这一次,日本人发现无论怎么“玉碎”,也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了。近百年来,这个民族第一次真正品尝到了战败的苦果。

到了1944年,日本平民的苦日子到达了顶点。美军扫清了日本列岛的外围屏障,并在硫磺岛建立了前沿空军基地。日军曾经对重庆实施的漫长而残忍的无差别轰炸,被美军柯蒂斯·爱默森·李梅将军“更加专业、更加冷酷”地复制到了日本本土。

美军针对日本木质建筑密集的特点,设计了一套高度精密的“李梅火攻”。

战术流程:点火(Marking): 先在地图上确定城市周边的关键坐标,投放燃烧弹,瞬间形成四个巨大的火点路标。

合围(Encirclement): 轰炸机编队从南北两个方向切入,用凝固汽油弹顺着火点连接,沿线建筑全部起火。由点到线,形成四道难以逾越的火墙。

诱捕(Entrapment): 惊恐的平民本能地避开火墙,向尚未起火的市中心逃窜。但这正是美军计算好的——将人群驱赶到高密度的中心区域。

中心清剿(Annihilation): 美军随即集中全部火力轰炸城市的中心点。居住在市中心的市民往外跑,火墙内的民众往里挤,两股人流迎头相撞,整座城市瞬间陷入炼狱般的混乱。

地毯收割(Mopping up): 风助火势,高温甚至融化了钢铁。唯一的逃生希望是钻入地下,但对于大多数没有特权修建防空洞的平头百姓来说,只能在绝望中等待终结。

这种工业化的高效屠戮,一个月内就能将一座工业城市从地图上抹去。持续一年零两个月的战略轰炸,除了京都等少数古都被刻意保留外,日本主要城市几乎无一幸免,化为废墟。

尾声:1945,历史的拐点

1945年,随着天皇宣读《终战诏书》,历史终于迎来了拐点。

虽然代价惨痛,但这确实给了日本民众一个清醒的机会:依靠军国主义寡头统治的日子,彻底结束了。

这一次,推动变革的力量来自外部——美国占领军(GHQ)。

必须指出的是,美国对日本的改造并非出于纯粹的善意,而是为了将其打造为冷战格局下听话的桥头堡。为了铲除日本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麦克阿瑟强制推行了一系列外科手术式的改革:解散财阀、土地改革、制定和平宪法。

这些“外力强加”的举措,在客观上打破了日本封建残留的坚冰,让普通老百姓第一次获得了选票、工会权利和言论空间。正是这种被动而彻底的社会重组,为日本战后的经济奇迹埋下了伏笔。

下期预告:从下期节目开始,我们将正式进入“战后日本篇”。我们将深入探讨:

美国占领军具体是如何一步步“肢解”旧日本社会的?

在废墟之上,日本又是如何抓住了朝鲜战争等历史机遇,实现惊人的二次腾飞?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