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Pet Ponderosa、flappiedoors、deziroo、thenaturenetwork。
近乎完美的猎手猫是非常厉害的物种,对吧?你看那么可爱,太恐怖了!忍不住啥都想给它买,想抱着它睡觉!咱们对肉食动物的警惕性被猫给直接降到了最低!

不说可爱度的问题,猫其实是近乎完美的猎手。如果不是它们的体型太小,咱们人类肯定是没办法驯化它们的。最早养猫的祖先目的纯粹就是想让猫帮人们守粮食,就是去抓那些鬼鬼祟祟的啮齿动物。
家猫的狩猎成功率为32%,听着非常低吧?但是你要知道狮子的成功率也就20%!而很多家猫都能吃得饱饱的,考虑到这个因素,实际上32%的成功率是低估了。

家猫的软件对人类来说,堪称是超能力。那对毛绒的耳朵不是装饰用的,能让家猫听到高达64000赫兹的声音,而人类只能听到20000赫兹左右。当人类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的时候,在家猫耳里就是能直接听到老鼠的具体所在,相当精准。
虽然白天的视力也就那样,但是家猫的夜视能力非常强大,它们的它们视网膜后方有一层名为“照膜”的反射层,这使它们的眼睛在黑暗中发光。眼睛的位置也有说法的,位于眼睛位于头部前方,使得它们在扑击时拥有极佳的深度感知能力。其胡须甚至可以探测到物体周围气流的变化,相当于一种雷达。

研究发现猫的大脑中专门处理感官信息和协调复杂动作的区域更大,所以它们的反应速度相当惊人。老鼠和鸟在我们人类眼中神出鬼没的,但猫就是能抓到。
这些软件看着已经非常够用了,但基本上都是探测用的,没有辅助狩猎的硬件是万万不可的。
肉垫是天然的消音器、可伸缩的钩状爪子和锐利的牙齿自然不必多说,养过猫的肯定都感受过,正面感受和负面感受都有。说点你可能不知道的。

猫的脊椎比人类的椎骨更多,非常灵活,使得它们能够以看似违反物理规律的方式扭转身体,紧追猎物到让猎物崩溃的程度,甚至可以在跳跃到空中的时候调整方向。我们老觉得猫软得跟没骨头一样,也是这个原因,难怪它们能在狭窄的空间里行动。

你家的猫犯错的时候,每次要抓它是不是根本就没辙?那肯定的!它们的后腿肌肉相当发达,能跳出身体长度6倍的距离。而且它们的加速度非常夸张,只需要几步就能从0加速爆发到每小时50公里。
老鼠为啥不反抗?猫本身的强度确实很顶,但这似乎并不意味着猎物就不能反抗吧?回头啃一口猫嘴也好啊!怎么那些老鼠每次被猫逮住就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甚至有的老鼠看到猫就走不动道了,站着等死?

不是老鼠不想反抗,是不能啊。
猫咬老鼠可不是瞎咬的,它们会瞄准老鼠的后颈。这个区域对很多哺乳动物来说,是天生具有“镇静反射”的,因为很多哺乳动物的父母就是这么咬着孩子移动的,老鼠被咬到这里后,会出现麻痹和僵硬。

也许有的老鼠天赋异禀不吃这套呢?那老鼠也抵不过基因里的东西!2016年,由诺贝尔奖获得者Linda Buck博士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显示,老鼠大脑中有一个叫做AmPir的特定区域,这个区域会对猫尿液气味产生恐惧反应,这个区域位于嗅觉皮层与杏仁核的过渡地带。处于恐惧状态下的老鼠会进入被称为“强直静止”的状态,简单说就是吓呆了!

本来这个功能是用来让老鼠更快发现猫的存在迹象的,但如果是先被咬住了才触发这个功能,那就是负反馈了。
如果不说这些,就单纯从物理角度看。老鼠被猫咬住后,它们其实也没有那么大的伸展空间可以支撑它们完成扭转身体反击猫的动作。而且就算真的咬到了,又能怎么样?现实生活又不是《猫和老鼠》的片场,猫忍痛能力超强的。
所以猫对老鼠真的是全方位的克制,对老鼠来说,对上猫就没辙。

那老鼠怎么不进化出对抗猫的方式?老鼠的解决方案就是使劲生孩子!只要生得够多,那以种群的角度看,几只老鼠被吃了,对种群压根没影响。
本能也需要锻炼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忍不住去看了好几次我家的猫,不是翻着肚皮在睡觉,就是啃我鞋带玩,我都有点怀疑我养得真的是猫吗?怎么那么牛的狩猎技巧,我在它身上完全没见识过?感觉是纯调皮?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实验可知,猫的基因里是带着狩猎技巧延续下来的,猫天生就懂得抓老鼠,但却不一定懂得怎么高效地杀死老鼠!更多情况下,从小就跟人生活的家猫,遭遇老鼠的时候是把其当成玩具了。
我的猫是在刚会走路的时候就被捡回来的,它想必是没有受到妈妈的专项训练的,也没有跟同类生活的耳濡目染,所以它就带着一身强劲的软硬件,但却是我看到的呆傻模样。

如果家猫进入野外环境,很快就能根据同类的行为学习,小宇宙爆发成为最强猎手。
不过最好不要让家猫有这样的机会,客观上说,流浪猫确实是野生鸟类数量减少的重要因素。而且走丢的家猫也让人揪心,要养就看管好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