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捐款1分钱是侮辱?谁也不能逼捐

近日,受台风“博罗依”影响,广西百色遭遇水灾,多方爱心人士向受灾地区捐款捐物。在百色市发布的捐赠公示中,有人只捐赠一分钱

近日,受台风“博罗依”影响,广西百色遭遇水灾,多方爱心人士向受灾地区捐款捐物。在百色市发布的捐赠公示中,有人只捐赠一分钱,引发热议。有人评论称:“一分钱也是爱。”也有人反驳:“一分钱不是爱,是侮辱。”

捐赠一分钱的是一名有23万粉丝的博主,网名叫“狠人杨×田”。当事人杨先生回应称,“自己目前确实手头有困难,数十万债务还未还清,晒出1分钱证书只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广西灾情。”其随后删除了发布捐赠证书的视频。但此事引发争议。

这一事件的核心问题是,捐赠人是否有权捐款1分钱,捐款1分钱有没有实际意义,以及其他人对于这种“微捐款”行为,该不该进行质疑、批判?

不可否认,1分钱在今天买不到任何商品,在很多交易中往往被忽略不计。不过,这1分钱捐款仍有现实意义:一是,彰显出捐赠人的善意或者公益意识;二是,1分钱也是钱,对捐赠总额也做出了贡献,对抗灾救灾有积极帮助,只是作用微乎其微。

从常识角度来说,虽说捐款越多对公益慈善事业越好,但捐赠人捐款多少,完全是个人自由,别人无权说三道四。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也明确规定“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其中“自愿”一词就包括捐赠额度由捐赠人说了算,不能强逼多捐。

然而,对于杨先生捐款1分钱,有网友认为是“侮辱”。这完全是脱离法律和常识的荒唐认知,不仅会打击部分人的捐赠热情,而且也不利于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要知道,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本来就起步晚,可观的捐赠总额也是靠捐赠热情累积的。

当一部分捐赠人因为捐款额太少,而遭受非议,恐怕下一次就不敢轻易出手了。也就是说,网友用“侮辱”一词来评价“捐款1分钱”,就会打击一些人的捐赠信心,从而会影响社会温度和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脚步。所以要对这种“侮辱说”明确反击。

从本质上来说,用“侮辱”评价“捐款1分钱”实为逼捐行为。此前,某些地方发生强行摊派或变相摊派让公职人员、市民捐款的现象,比如明确捐赠标准,属于“地方逼捐”。而上述网友质疑“捐款1分钱”,则是“网友逼捐”,都违背了法律精神。

在日前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披露,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年度慈善捐赠总额最高突破了2000亿元,慈善氛围更加浓厚。这年度上千亿的捐赠总额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年来逐渐培育起来的。

也就是说,捐赠人队伍是由小到大的,很多人的捐赠额也是由少到多的,比如随着收入增长,就愿意多捐一些钱。对于捐赠额度小的,无论是1元钱还是1分钱,都是量力而行。我们要意识到,某些人的捐赠额度小并不是小气,而是经济实力不允许。

比如负债“数十万”的杨先生,确实没有多捐款的底气,那么谁也不能对其逼捐。而百色市慈善总会,不管是一视同仁对杨先生颁发电子捐赠证书,还是其工作人员认为爱心不分大小,都是对公益慈善行为正确理解和操作,这将消解那些错误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