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寒光下的信件:苏联前线护士的独白

1942年冬季,伏尔加河旁的雪地耀眼地亮着,半毁的桥下,停着一辆野战救护车,年轻护士玛丽亚正在给一名士兵清洗伤口,水盆里

1942年冬季,伏尔加河旁的雪地耀眼地亮着,

半毁的桥下,停着一辆野战救护车,年轻护士玛丽亚正在给一名士兵清洗伤口,

水盆里结着薄冰,血在水面凝成玫瑰色,

她的双手僵硬到几乎拿不住止血带,

那天夜里,她在昏暗的油灯下写信,

从医疗报告的后页撕下信纸,上面有“第46战地医疗队”的红色印章,

信的起始部分,她这样写道:“亲爱的亚历山大,今日我救活了第九十九个士兵,只是我不确定能否活到第一百个,”

一、白雪与血的世界

苏联第46医疗后勤队的档案记载,

1942年至1944年期间,前线女护士的死亡率达到42%,

她们并非亡于枪口之下,而是于寒冷、饥饿与失血的漫长黑夜中倒下,

一个废弃的火车库中,建有玛丽亚所在的战地医院,

屋顶被炸开,雪从破洞坠落,落在担架上、止血带上,也落在死者的睫毛上,

她常对自己说:“不要哭,护士不能哭。”

但每回抬走另一个冻僵的士兵时,她都会悄悄伸手去摸他的军章,

有那么一次,她摸到一个年轻人外套口袋中存在一块碎糖,

那是他要留给母亲的,

她轻轻把那块糖放进自己的口袋——

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记住“甜”的味道,

二、信中的安慰与谎言

她每周都写信给恋人亚历山大,

信里,她从不提战场,只写“春天快来了”,

她知道那是谎言,

他们的春天还要穿过无数场炮火与尸体,

1958年,《苏联前线护士口述史》中有位名叫加莉娅的护士说道:

“我们学会了在信里撒谎,

他们以为我们是安全的,然而事实上,我们连水都没喝上”

玛丽亚也学会了这种温柔的谎言,

信的最后,她常画一个太阳,

那是她唯一能画出的“希望”,

依照《红军医疗档案·1943年第5号卷》,

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每名护士平均每天救治伤员60至80人,

她们常常连续三天不睡觉,也要于零下二十度的野外之地开展输血,

没有麻药,也没有热水,

她们用刀片消毒,用雪擦伤口,

三、战争中最柔软的勇气

有一天,玛丽亚在一场轰炸中失去了听力,

爆炸的冲击波让她右耳流血,

当她趴在地上时,看到一名士兵在喘气,她本能地爬过去为他包扎,

她听不见声音,只看到嘴唇在颤抖,

那名士兵说:“谢谢,姐姐。”

她微笑,却没有回应,

那一刻,她意识到自己听不见了——

但她依然能感受到那句“谢谢”的温度,

战地记者格罗斯曼在《战地笔记》中写道,

于炮火后的废墟之中,最洁净的并非雪,而是护士的手”

玛丽亚感觉自己不洁净,她的双手总是沾着血,

然而她明白,要是她的手尚是温热的,那就意味着有人尚存于世,

四、最后的信件

1943年春季,玛丽亚她们的救护队于撤退之际遭遇了轰炸,

在雪地里,她写完了最后一封信,然后用铅笔在弹药箱的木板上刻着:

“宝贝,我不惧死亡,只怕无人铭记我所拯救之人”

之后发现了那块木板,它现今存于莫斯科“卫国战争纪念馆”的医学展厅内,藏品编号为№ММ1243。

旁边的注释写着:“无名护士,遗留信件。”

依据《苏联第46医疗后勤档案》中1946年的相关内容,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有近6万名苏联女护士与女医生参与救援工作,

其中超过2万人阵亡或失踪,

她们之中多数人的名字,未出现在任何英雄名单当中,

结尾:寒光下的温柔

如今,在伏尔加格勒的博物馆里,

那块写着信的木板被玻璃罩封存,

灯光打在上面,文字微微泛光,

像极了当年雪地反射的寒光,

如果你站得够近,

还能看见一个年轻女子书写的字迹,既纤细又稳当,透着些许温柔之态,

战争的记忆往往写在石头上,

但这一次,它刻在木头上——

也刻在无数像玛丽亚一样的人心里,

她们没有拿起枪,

却用双手托起了人类最后的温情。

参考资料来源说明:

《红军医疗档案·1943年第5号卷》,苏联国防档案馆(解密于1972)

《苏联第46战地医疗后勤记录》,莫斯科军区医疗处档案(1942–1944)

《苏联前线护士口述史》,莫斯科社会学出版社(1958)

《格罗斯曼战地笔记》(1943),苏联《红星报》特别报道部

《卫国战争纪念馆藏品目录·医学篇》,莫斯科国立博物馆出版(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