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武咸昌高铁最新消息!无缘“十五五”,湘鄂赣格局生变!

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一场关乎区域经济命脉的高铁博弈正在悄然上演。武咸昌高铁未纳入国家“十五五”铁路规划。这一决定源自国铁集

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一场关乎区域经济命脉的高铁博弈正在悄然上演。

武咸昌高铁未纳入国家“十五五”铁路规划。这一决定源自国铁集团的明确反馈“现有武汉至南昌通道利用率不足,且湖北省目前重点推进武九高铁进入国家规划,不支持再平行建设一条从咸宁到南昌的高铁”。

对湖北和江西两省而言,这一消息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咸宁市在今年答复相关政协提案时,无奈传达了这一结果。

武咸昌高铁的落空,不仅意味着鄂赣两省部分县市的高铁梦被迫延期,更折射出湘鄂赣三省交界区域铁路的饱和和规划的深度调整。

项目缘起:武咸昌高铁的规划与困境

武咸昌高铁原本是连接湖北与江西的重要交通动脉。

根据设想,这条高铁线路全长约230.6公里,预估算投资高达417.9亿元,设计时速为350公里。

线路计划利用既有的武咸城际铁路,从咸宁南站引出,经通山县南林桥镇,再进入江西修水县并设站,最后经靖安抵达南昌。

对于湖北而言,武咸昌高铁不仅是一条新的出省通道,更是盘活武咸城际铁路的关键举措。

武咸城际铁路运营多年来,一直因客流量不足而面临运营压力,南延至南昌被视为提升其利用率的重要方案。

然而,这一规划在现实中面临严峻挑战。国铁集团指出,现有武汉至南昌通道利用率不足,新建平行线路的经济效益存疑。

在2023年《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时,武咸昌高铁等几条前期工作未达预期的铁路已被调减出该规划。

深层原因:国家战略与地方利益的平衡

武咸昌高铁未能获得国家层面支持,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

从国家战略视角看,国铁集团更关注全国铁路网的整体效率,而非单一线路的局部利益。

现有武九客专的运能尚未饱和,加上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昌九高铁正在建设中,其未来运能利用情况还有待验证。

在此情况下,再平行建设一条从咸宁到南昌的高铁,从国家层面看确实并非当务之急。

从湖北省内规划看,武九高铁已成为优先推进项目。湖北省发改委已提前委托设计单位开展该项目规划研究,并多次赴国家相关单位进行汇报衔接。

武九高铁直通线项目已被纳入《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旨在解决过境黄石时速350公里高铁的问题。

湖北省的这一战略转向,客观上削弱了对武咸昌高铁的政治支持。

区域影响:三省铁路格局重塑

武咸昌高铁的搁浅,正在引发湘鄂赣三省铁路格局的连锁反应。

这一区域原本就不缺规划中的铁路项目,但由于湘鄂赣三省对于交界区域铁路网规划布局、建设标准存在分歧,很多项目历经多年都难以落地。

常岳九铁路的走向争议就是其中之一。这条已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的普速铁路,如今成为湖北与江西博弈的焦点。

湖北省提出了经咸宁市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至黄石市阳新县的北线方案。

而江西省级层面则对常岳九这条普速铁路并不上心,转而提出将常岳九铁路调整为常岳昌高铁。

武深高铁的规划调整更是区域铁路格局变化的重要风向标。湖北省已将原经江西的咸修宜吉高铁方案,调整为经湖南平江至浏阳的线路方案。

这一调整意味着武汉至深圳的高铁通道可能从“鄂赣粤”三省通道拓展为“鄂湘赣粤”四省走廊。

未来走向:竞争还是协同?

面对武咸昌高铁的失利,相关县市并未完全放弃交通突围的努力。

修水县正积极争取将武咸昌、长(昌)九等铁路纳入国家铁路规划,力图实现铁路“零的突破”。

武咸昌高铁的搁浅,意味着这些县市可能需要寻找新的交通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湖北省正在积极推进咸宁至浏阳高铁的规划研究。这一线路自咸宁南站引出,经通山、崇阳、通城,进入湖南平江,最终接入长赣高铁浏阳站。

该规划不仅有助于解决武咸城际的断头问题,还可形成武汉至深圳的高铁二通道。

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和“十五五”铁路规划虽未出炉,但地方竞争的轮廓已然清晰。

那些曾将未来寄托于武咸昌高铁的县城,如今不得不重新寻找出路,在变化的铁路版图中等待下一个机遇的到来。

结语:

尽管面临挑战,但各方推动意愿强烈。这条铁路的未来建设,将对优化武汉和南昌地区交通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未两地区域的联动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让我们一起关注铁公基的发展动态,​将及时分享给家人们基建信息,做一个正能量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