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别误读!张郃最怕的人,其实并非赵云,有一人才是他不敢硬刚的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常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多半觉得张郃这辈子最怵的是赵云。毕竟四次交手,他从能撑三十合,到后来见了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常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多半觉得张郃这辈子最怵的是赵云。毕竟四次交手,他从能撑三十合,到后来见了赵云的旗号就拨马跑路,那怂样让人过目难忘。

可若细翻嘉靖本原著,会发现另有一人,让张郃刚接战就觉死神在侧,不到三回合便狼狈而逃。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揣着满门血仇的马超。

那么,为何笔者认为,张郃最怕的人就是马超呢?这还得从原著里聊一聊。

潼关城下的血仇

建安十六年,曹操用计诱杀马腾父子,消息传到西凉,马超当场吐血。这可不是普通的战场厮杀,是杀父杀弟的血海深仇。他连夜联合韩遂,率二十万大军杀向潼关,要曹操血债血还。

那会儿的马超,眼神里的杀气能淬出冰来。曹操亲率大军抵挡,见马超军势浩大,先派于禁出战,结果于禁撑了八九合就败下阵来。接着张郃拍马而出,他本是河北四庭柱之一,此前对战赵云还能硬扛三十合,心里多少有点底气。

可刚跟马超交上手,他就懵了——马超的枪招根本不是寻常比试,每一枪都奔着要害去,力道比平时猛了何止三成。枪尖带起的风,都透着一股要索命的狠劲。

嘉靖本里写得明白:“张郃出迎,不三合,败走。”这可不是普通的撤退,是张郃打心底里觉得再撑下去就得把命丢在那。马超满脑子都是复仇,见张郃要逃,还想追上去再补一枪,多亏张郃脚底抹油溜得快,才算捡回一条命。

紧随其后的李通不信邪,冲上去对战马超,结果 “数合之中,被马超一枪刺于马下”。张郃在阵后看得清清楚楚,心里更凉了——刚才那三回合,马超根本没尽全力,自己能活下来全是侥幸。

三回合的差距

有人说,张郃跟赵云打,不也从三十合打到望旗就走吗?可这两种 “怕” 根本不是一回事。跟赵云交手,张郃是慢慢积累的忌惮。穰山初遇时,他不知赵云深浅,还敢放手一搏;长坂坡见赵云杀透重围,心里开始发怵,但还能撑十合;乌林道和汉水之战,是知道打不过,干脆不浪费力气。可面对马超,是刚交手就感受到了死神的威胁,三回合就把所有底气打没了。

要知道,张郃是沙场老将,打了一辈子仗,最懂看对手的气势。跟赵云打,赵云虽勇,可更多是为了护主或者突围,招式再快也留有余地;跟马超打,马超眼里只有 “杀”,那股玉石俱焚的狠劲,让张郃根本不敢有半分大意。

就像野地里遇到老虎,一只吃饱的老虎和一只饿疯的老虎,威胁程度完全不一样。马超当时就是那只饿疯的老虎,满心满眼都是要报仇,张郃哪敢跟他硬拼?

后来曹操被马超追得割须弃袍,狼狈不堪,张郃全程看在眼里。他知道,马超对曹操麾下的人恨之入骨,自己要是再跟马超对上,绝对没有好果子吃。这种 “一旦交手就可能丧命” 的恐惧,比跟赵云慢慢磨出来的忌惮,要强烈得多。

赵云的 “稳” 与马超的 “狠”

赵云的勇,是 “沉稳之勇”。长坂坡单骑闯阵,杀了曹营五十多员大将,可他每一次冲杀,都是为了找到阿斗、保护阿斗,从没想过要赶尽杀绝。就算打赢了,也不会对败军穷追猛打,就像乌林道之战,赵云只是把曹军冲散,没刻意去追曹操。张郃跟赵云打,知道打不过但能跑,心里有底。

可马超的勇,是 “狂暴之勇”。父弟的仇压在他心里,让他成了一台只知复仇的 “杀器”。潼关之战时,他恨不得把所有曹军都砍了为家人报仇,张郃作为曹操手下的大将,自然成了他重点 “关照” 的对象。张郃跟马超打,感觉不是在跟一个武将交手,而是在跟一团燃烧的火焰对抗,稍不注意就会被烧成灰烬。这种从骨子里透出的恐惧,是面对赵云时从未有过的。

结语

这么看来,张郃怕赵云,更多是 “打不过的忌惮”;怕马超,却是 “直面死神的恐惧”。嘉靖本里那不到三回合的交手,看似短暂,却在张郃心里种下了一辈子的阴影。

或许大众更关注张郃和赵云的四次交手,却忽略了马超复仇时那股毁天灭地的力量。

所以,在笔者看来,张郃最怕的人,其实是西凉马超马孟起是也。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诸位看官,你们觉得,张郃最怕的到底是赵云还是马超?

欢迎评论区煮酒论英雄,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