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陆续续,有不少车站外立面的标志都已经装好了,你还别说,那些车站名一挂上去,立马车站的那个感觉,随时都能通车运营的味道就起来了。
稍安勿躁,这里也提醒大家也不要乱闯工地,这样才有利于各标段按计划有序的完成。目前根据进度推断,2026年开通运营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也不急于这一年左右的等待了。
这时候,可以思考,我们更要在乎什么?
票价、公交换乘、站点周边配套…其实有很多我们接下来可以关注的、提前设想的方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首先根据南京地铁其他S号线的定价标准,如S6号线44公里12站8元,S8号线47公里18站8元。所以合理预计,从当涂太白站到南京西善桥站54公里16站9-10元,当然,定价8元觉得也不是没可能,那这就需要几地官方,需要协同考虑了。
其次是公交换乘这一方面,其实马鞍山公交集团等方面之前也多次进行征集,如何合理的增加与地铁合理的换乘设站点位,这是必须要多加思考的,近了,可能会影响江东大道的交通;远了,可能也失去了无缝换乘的意义。而且,是否有必要延长公交的运营时间,毕竟,这条线,可能最晚要到11点,这些需要都综合考虑的。
然后,就是关于地铁周边配套区域的设置。共享单车、共享电车、自行车、电动车,这些区域都是需要的,可能还需要很大一块区域,这些都可能是上班族等便宜的解决最后1-2公里最方便的出行工具。
合肥目前就是经过了好几次优化,拿附近的地铁站来说,越靠近的是电动车和自行车,共享的可以设置区域更远一些,还要留足行人过路的通道。否则,你无法想象,一大早或者半夜,地铁站周围的路边,水泄不通,寸步难行。
这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附近商超的配套设置,比如打通通道,直接设置一个通往商场的出口,这些配套的综合设置,很容易成为一个商圈,甚至影响到商圈发展的成败。
最后,也是更长远的,我们或许要思考这条线如何重塑马鞍山。它不仅仅是一条通往南京的捷径,更应成为马鞍山城市发展的新轴线。站点周边,不能仅仅是交通节点,更应规划为一个个微中心。
比如,在一些关键站点周边,除了商业,是否可以引导性地布局一些产业园、研发基地或青年公寓?让人才、资金、信息沿着这条轨道在马鞍山汇集,从而推动城市功能升级和产业转型。
通车不是目标,如何运营才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