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回,宁国府的梅花盛开了,贾母带着宝玉去赏梅花期间,发生了一桩有点“出格”的事:
贾宝玉犯困要睡午觉。宁国府的掌家媳妇秦可卿亲自带路,先将他领到事先准备的上好客房里。贾宝玉看到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和《燃藜图》后,死活不住。

为了安顿好小叔子,秦可卿提出可以到自己卧房里安歇。贾宝玉点头微笑时,一个嬷嬷说道:“那里有个叔叔往侄儿房里睡觉的理?”
老婆了的话,虽然让人扫兴,但说得一点没错,她所说完全是按规矩办事。
封建大家族,一个大男孩跑到已婚侄媳妇的卧室睡觉,属于伤风败俗,传出去名声就完了。
但秦可卿根本没当回事,她笑着说:
“嗳哟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呢,就忌讳这些个!上月你没看见我那个兄弟来了,虽然与宝叔同年,两个人若站在一处,只怕那个还高些呢。”
秦可卿以以宝玉还小,跟自己弟弟差不大为由,不顾反对将他带进了自己的卧室。
贾宝玉跟着贾母到宁国府,在秦可卿卧室睡觉这种事情,自然会有人报到管家奶奶尤氏那里。但是,对于此事,尤氏一点反应也没有,作为秦可卿的婆婆,尤氏为啥不管呢?
按常理,儿媳妇做出这么不合规矩的事,婆婆尤氏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制止才对。可她为什么选择沉默?
有个哲人说,要使人灭亡,先使其疯狂。
尤氏不管,可能是故意让秦可卿疯狂表现。因为贾珍和秦可卿之间有了“爬灰”之事,她虽然知道但根本管不了。所以干脆让秦可卿随意践踏礼法,让其自取灭亡。
事实上,这种推测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尤氏不闻不问的全部。
尤氏不管,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贾宝玉自身有问题。
《红楼梦》第七十一回里,贾母过生日期间,王熙凤受到了婆婆邢夫人的窝囊气,众人替她打抱不平时,尤氏戏说宝玉不成器,没想到宝玉坦然认可。众目睽睽之下,尤氏说出一句大实话:“怨不得人都说他是假长了一个胎子,究竟是个又傻又呆的。”
这话说白了就是:贾宝玉空有个男孩的躯壳,内里却像个傻傻呆呆的小姑娘,根本没有男人该有的那些心思。
所以,其实在尤氏眼里,宝玉就不是个纯粹的男孩子,可以忽略他的性别存在,所以睡在侄媳妇房里,也不算个事儿。
其实不仅尤氏把宝玉这样看待和对待。贾母也是如此。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里,贾母听说王夫人把晴雯撵走后,担忧地说过这样一番话:
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从贾母所说可知,她一直担心宝玉整天在女孩堆里玩,是不是情窦初开了。但她暗中考察了很久,发现完全不是!宝玉喜欢跟女孩玩,不参杂男欢女爱,所以贾母也把宝玉当成个女孩。
当然,如果说尤氏和贾母的看法还带着自家人的滤镜,那有一个局外人的评价,绝对是客观评价。
这个人就是多姑娘。她在书里是个风流成性的女人。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她听说宝玉去看望被赶出去的丫环晴雯,以为他俩肯定有点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于是她特意打扮得花枝招展,想去“撞见好事”。结果在窗外偷偷观察了半天,发现俩人“各不相扰”。
她直接进屋将宝玉拉进里屋,没想到宝玉奋力挣脱。最终多姑娘说出这样一句话:
“虽然闻名,不如见面,空长了一个好模样儿,竟是没药信的炮仗,只好装幌子罢了,倒比我还发讪怕羞。”
这个结论与林黛玉对他的评价一样——苗而不秀的银样镴枪头。
宝玉的男人女性化,让他在女人圈里混得风生水起,却在男人主宰的社会里被揍得鼻青脸肿。
他的弟弟贾环污蔑他“勾引丫环”,贾政为此把他往死里打;最后逼他参加科举考试,走“正经路子”;薛宝钗、史湘云也多次劝他走正道——这些都是社会在强行“矫正”一个“不合格”的男人。
当时社会要求男人必须追求升官发财,必须光宗耀祖,必须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但宝玉身上所有美好的品质——尊重女性、善待女人都成了“没出息”、“不正经”。
最终贾府没落,宝玉只能当乞丐,承受了不符合社会“标准答案”的代价。
当然,客观来看,宝玉的故事也有深刻的启示:男人就要有男人身、男人志,就算你是富二代、某三代,只要陷入女人圈里风花雪月,最终都会得到同宝玉一样的下场。
所以,男人女性化,不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