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周末,从刷手机开始,相信,这也是很多朋友的操作,沙发上一趟!一个人,一杯茶,一整天,那种惬意感,是不是很爆棚!
无意中看到了这样的一幅毛主席书法作品,乍看上去很是温润,并且字里行间,还透着一股浓郁的文人气和书卷气,不知道,你看到后,第一眼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呢?反正笔者被惊艳了。
而这幅作品,是行草书的形式,让人眼前一亮,其入笔角度多变,方圆之变丰富巧妙,完全承袭了古人的经典技法。字形会出现长扁、大小之分,尤其是“十”与“里”,“天”字那么小,“衣”写的那么粗那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毛体作品中的字形的长扁、大小变化都是从古帖中来的,从传统中学到的。
这个字整体上看,那种大气感,整件作品变化极具丰富,用笔干净利落,字法多变,是一件非常优秀的草书作品。笔法讲究点画的完整性、丰富性,如“花”字,入笔角度非常丰富,几乎没有相同的,收笔也是一样变化丰富,很奇怪吧,古人又没有国展培训班,他们为何要如此写呢?能无意识写出如此多的变化。
不仅如此,线条上还表现出一种飞白现象,可见,这行笔的力度,还是非常饱满的,也是非常有水准的,而接下来的线条,竖笔,彰显出一种粗重,大气之感,而接下来的点画,就有着明显的变化了。
这里所呈现的典范是,对比效果十分突出,作品中线条的粗细变化也是很明显的,笔画越少的字,写得更重更粗,笔画越多,线条写得就越细,这也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如“明”字。说明伟人对技法的运用娴熟自如,作品整体呈现出自然和谐之美,于流畅舒展中尽显灵动气韵,毫无生硬呆板之感。
在这种对比的情况下,彼此之间的过渡也是十分自然的,变化十分巧妙,尤其是“荷”字,不仅突出了主笔竖的坚挺作用。而且还表现了一种飞白现象,可见,其力度是非常到位的,完美的。这个字的墨色变化对比!右边浓墨饱满厚重,中间枯墨苍劲飞白,左边淡墨清雅悠远,层次丰富分明,这般精妙的墨法变化,实在精彩绝伦!
从这幅伟人的书法作品中我们深受启发。学习书法,既要注重时代审美,更要注重传统韵味与书法之道。二者巧妙结合,才能在传统基础上展现个性。你有何感想?记得分享。在此,呼吁更多朋友加入,为弘扬书法文化、树立时代审美、讲好书法故事努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