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极端降雨频发背景下,雨水径流携带的有机物污染物已成为影响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COD(化学需氧量)作为衡量水中有机污染物总量的核心指标,其在雨水中的含量变化直接反映污染程度,对河湖、地下水等受纳水体的生态安全构成直接威胁。雨水 COD 在线监测技术通过实时捕捉污染物浓度数据,为污染溯源、应急处置及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成为现代水环境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技术原理:紫外吸收法的核心应用
环境工程领域研究人员指出,多数溶解于水的有机物对特定波长紫外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特性,这一物理现象构成了 COD 在线监测的技术基础。雨水 COD 在线监测设备以紫外吸收法为核心测量原理,通过两路特定波长光源实现精准监测:254nm 紫外光用于检测有机物吸收程度,365nm 紫外参比光用于校正光路衰减与悬浮物质干扰。
双光源设计让设备可自动消除非有机物因素造成的测量偏差,提升数据可靠性。该技术无需化学试剂,既降低试剂消耗带来的经济成本,又避免化学废弃物造成的二次污染,同时实现雨水水质不间断连续监测。相关技术人员解释,紫外吸收法的应用大幅提升监测设备反应速度,控制漂移量在极低范围,可精准捕捉雨水 COD 浓度瞬时变化,为动态掌握污染状况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技术特性:适配雨水监测场景需求
多参数集成与抗干扰能力
优质监测设备可同步测量 COD、浊度及温度等关键参数,浊度数据为 COD 测量结果精准校正提供支持。雨水径流中的悬浮颗粒物会对紫外光产生散射,设备的自动浊度补偿功能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确保不同水质条件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结构设计与安装适配性
设备采用小巧紧凑结构设计,便于现场安装,尤其适用于城市雨水管网、小型蓄水池等空间受限场景。浸入式安装方式可直接将传感器置于监测点位,减少管路铺设等施工环节,降低安装成本与工期。设备防护等级需满足户外恶劣环境使用要求,抵御雨水冲刷、温度变化等自然因素影响,保障长期稳定运行。
低耗高效与维护便捷性
监测设备功耗普遍较低,12-24V 直流供电即可稳定运行,适配野外无市电供应场景。部分设备配备自动清洁刷装置,可防止生物附着与杂质沉积对光学镜片的影响,延长维护周期并降低人工成本。设备采用标准数字信号输出,可直接与 PLC、DCS、RTU 等控制系统对接,实现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与远程控制,为智能化水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接口。

核心应用场景:覆盖多维度水环境治理
城市雨水管网监测
在管网关键断面布设设备,可实时掌握不同区域雨水 COD 浓度变化,精准识别污染源头。工业集中区周边管网数据可反映企业雨水排放是否达标,商业区管网数据能体现城市面源污染状况,为针对性治理提供依据。
海绵城市设施监测
在雨水花园、蓄水池等设施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布设设备,实时监测 COD 浓度变化,评估净化效果。通过长期数据积累,可优化设施设计参数与运行策略,提升雨水资源利用效率。
河湖与饮用水源地保护
在河湖入湖口、饮用水源地汇水区布设设备,实时预警雨水污染风险,COD 浓度超标时可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防止受纳水体污染。监测数据同时为水源地保护规划、河湖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科学支撑。
工业园区污染源监控
对工业园区雨水排放口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排放符合环保标准。发现 COD 浓度异常升高时,可快速定位污染源头,采取停产整改、应急处理等措施,避免污染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