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捧哏皇后”于谦正面临一场商业信誉危机,他持股的影视公司被恢复执行111万元,而这家公司总被执行金额已惊人地超过7550万元。

10月27日,一则来自法院的恢复执行信息,让一向低调的于谦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根据天眼查App显示,于谦及其持股的墨客行影业(北京)有限公司新增一则恢复执行信息,执行标的111万余元,执行法院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法院。
这家成立于2019年1月的影视公司,如今已经背负着超过7554万元的被执行金额,此前更因3次失信记录,早已被贴上“老赖”的标签。

而于谦个人却坐拥北京60亩私人马场、600平米四合院,生活奢华。这笔111万元的执行款,与他的个人财富形成鲜明对比。
01 公司状况:墨客行影业的债务危机墨客行影业(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法定代表人为赵仁鹏,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电影摄制、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影视策划等。
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赵仁鹏、张栾、于谦等共同持股,于谦在这家公司持股10%。

天眼查风险信息显示,该公司现存多条失信被执行人(老赖)、终本案件及股权冻结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恢复执行”这四个字的意义——这意味着法院之前可能因“没有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而终结了执行程序。
现在之所以“恢复执行”,要么是发现了新的财产线索,要么是债权人没有放弃追讨。
这笔111万元的债务,就像一根引线,引爆了这家公司隐藏多年的资金危机。
02 于谦的回应:不寻常的沉默与往常娱乐圈一有风吹草动就发声明澄清的做法不同,于谦对此事保持了罕见的沉默。
消息曝光后,网上铺天盖地都是质疑声,质疑最多的便是“他有钱买马,却没钱还债?”

事情经过这么一闹,于谦经营多年的口碑也逐渐瓦解。舆论发酵超过24小时,于谦仍然没有任何回应,这种态度让公众更加疑惑。
在于谦成“老赖”不到24小时的时间,有人翻出了他的旧账:原来这已经不是于谦第一次在财务上出现危机了。
在2年前他跟吴京合伙开的公司就曾被执行过。
03 商业版图:于谦的多元投资除了墨客行影业,于谦关联的企业多达11家,业务涵盖文化影视、餐饮连锁、畜牧养殖等多个领域。

其中,北京天精地华养殖有限公司备受关注。
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于谦,注册资本8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养殖家禽、家畜、影视策划,企业管理等。
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最大股东为于谦,持股比例高达98%。

这家公司不仅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利用设特兰矮马培养儿童马术的游乐园,也是国内目前最大的设特兰矮马种群和最多最全的血统纯正猫犬品种宠物公园。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颇具特色的公司,最近也出现了问题。

2025年10月,北京天精地华养殖有限公司因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被北京市大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04 马场风云:60亩地的商业与人情于谦在北京那占地60亩的私人马场,一直是圈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里不仅是骑马遛弯的田园之所,在圈内行家看来,却是暗流涌动的“资源中转站”。
据郭麒麟曾向媒体透露:“刚进门一股马粪味扑面而来,但别小看这地方,里头坐着的可都是能拍板的大佬。”

这些常客,大多是手握资金与项目的影视投资人和制片方负责人。
他们看中此处远离镜头与热搜的隐蔽性,常以赏马、喝茶为由头在此密谈,既联络感情,又敲定合作。
2018年末,导演张栾携《老师・好》剧本登门拜访。两人在茶桌前聊了不到一小时,便达成投资协议。
出于对对方多年交情的信任,于谦未做尽职调查,直接出资500万入股墨客行影业,成为公司股东之一。
这项基于熟人关系的投资,在当时看似水到渠成,却在六年后化作一张冰冷的111万元执行令。
05 连锁反应:德云社与相声圈的牵连于谦被执行111万的事情曝出后,不仅他个人的商业问题被曝光,德云社也受到牵连。
作为相声界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于谦跟郭德纲的口碑可谓是天差地别。

郭德纲被骂这么多年都没有波及到于谦身上,然而谁曾想,一觉醒来,于谦就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舆论风暴中。
“老赖”“晚节不保”等各种标签猝不及防贴了上来。
更早前,杨议在直播间的发言也被网友重新翻出。当时杨议一句“他于谦也配在相声圈混?”宛如平地惊雷,不仅将于谦送上热搜,也把自己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随着直播间热度的上涨,杨议更是直接开炮,矛头直指于谦,质疑于谦的相声基本功不说,还骂他是靠着郭德纲吃饭。
事后,杨议声称网上的视频是“AI合成”,自己根本没有在直播间骂人。

但随着于谦“老赖风波”的发酵,网友却发现了不对劲。
06 经营异常:养殖公司的问题在于谦名下多家公司中,北京天精地华养殖有限公司的经营异常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公司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通常有几种原因:没有按期公示年度报告;未按规定公示企业的有关信息;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

对于天精地华养殖有限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网友众说纷纭。
有网友认为,“公司忘记工商年报、忘记报税、改股东都可能产生经营异常”;还有网友猜测,“经营异常可能只是注册地址还未变更”;“之前刷过别的新闻说他马场换地方了,估计就是营业执照注册地跟实际经营地不一致,估计是搬迁没及时变更”。
从法律角度来说,被列入经营异常,意味着这家企业可能存在问题,对想要与其进行合作的人来说,心里会有顾虑。
因为与经营异常的企业做生意,可能存在巨大的风险,主要是诚信、诉讼方面的风险。
但这并不意味着宣判这家企业社会性死亡。
企业还是可以在3年内,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
实际上,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已推出多项便捷措施,帮助企业进行信用修复。
今年以来,北京已有8万余户次经营主体通过“免申即享”等机制实现信用“无感修复”,材料齐全的轻微失信修复最快当日办结。
07 投资逻辑:人情与商业的碰撞于谦的马场茶局,本是朋友相聚的清净之地,如今在舆论场中,却成了权钱交易的隐秘通道。
他的投资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熟人关系。
通过企业公开信息查询可见,于谦个人名义关联的企业多达11家,业务涵盖文化影视、餐饮连锁、畜牧养殖等多个领域,跨度极大。

但细究其合伙人背景,几乎都源于私人交往——或是马场结识的朋友,或是饭局上认识的熟人。
他的高端餐厅成了圈内聚会首选地,养殖项目由朋友牵头运作,连影视投资也全靠人脉引荐。
行情向好时,这套“熟人驱动”的模式如鱼得水。

墨客行出品的《老师・好》不仅票房亮眼,更让于谦斩获影帝殊荣;动画电影《雄狮少年》更是口碑爆棚,叫好又叫座。
然而市场一旦遇冷,缺乏制度约束与风险管控的合作链条便迅速崩解。
这笔111万元的执行款项,表面是一次失败投资的法律后果,实则暴露了于谦投资体系深层的文化逻辑——人情高于规则。
如今的德云社,早已褪去了昔日“说学逗唱”的纯粹底色。
过去评判一个相声演员的标准是功底扎实与否,如今却变成了流量高低。

老艺人苦练几十年的基本功,抵不过新人在综艺节目里一次搞怪表演。
于谦曾说过:“人与人之间最长久的关系,是志同道合、性情相投。”
这话本无错,但在今天的商业语境下,“志同道合”需要契约精神来护航。
观众花钱买票,是想听真功夫;投资人掏出真金白银,是希望项目稳健回报。
111万元对于谦或许只是数字,但它敲响的警钟值得所有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