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明白自己是谁,晓得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人,并不多。
哪怕智力水平如杨振宁那样的人,年轻时候浪费过自己的头脑,把智力用在了猜字谜拿奖金而不是挥洒在物理上。
能够很早就有意识、有方向前进,没有犹豫彷徨,目标、内心坚定的人,古今稀有。
心系一处才是上乘——这句话让我感同身受。

“这世界很美,什么我都爱,怎么可能呢?”
某个年轻人本来适合做管理、财务等工作,老板也很信任很器重他,但他自己又是怎么个想法呢?
他觉得管理太操心,容易得罪人,而财务工作太琐碎,发展空间有限,因此他想做技术做产品设计,他认为这个工作赚钱多,不需要面对什么人情世故,特别适合自己。
而在老板看来,他就是没有自知之明,胡说八道,不切实际。
其实很多人在年轻时候都是这样,觉得自己什么行,人生如旷野一样,处处都是方向,所以就找不到方向。于是蹉跎岁月,虚度光阴。
世界确实很大,但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走两条路。
要么是爱一行干一行,要么是干一行爱一行,人生在世总要安身立命才行。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们读《一江春水向东流》就知道任正非是中年创业,他43岁创办华为公司后,就走了一条艰难但正确的创业道路。
我认为任正非就是那种“心系一处”的人,这样的人可以集中精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大自己的长板,这种策略证明是正确的。我们看华为公司也强调聚焦主航道,这也体现了战略的取舍,有所为,必然是有所不为。没有放弃就无所谓战略。
所以年轻人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能什么都想做,“现实生活中能把某一项业务精通是十分难的,您不必面面俱到地去努力,那样更难。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您想提高效益、待遇,只有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有限的工作面上,不然就很难熟能生巧。”
基层员工就是要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专一行,这样就能多拿钱,也对自己的发展是有利的,如果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那就容易走弯路。
遗憾的是,越是自诩聪明的人就越喜欢东张西望,他们老想贪多,这个很好,那个也要,最后什么都是半桶水,就落得个平庸、下乘的结果。
你以为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是证明自己,实际上并非如此,其实是你放弃的东西、不做的事情定义了你是什么人。你想一想是不是如此?放弃和不为才体现了你的原则、本质。
如果一味地投机,就永远无法大成,抵达不了上乘境界。老方说任正非创业初期就可以参与地产、金融等风口,发财有很多机会,但他就宁愿“板凳一坐十年冷”,一心一意做研发做企业,不在意外界的诱惑,所以华为能够成就卓越。
“当一个人做自己有意愿做、又擅长做的工作时,干劲最足,也最容易做出成绩。”年轻人应该牢记这个忠告,能够静下心来深入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和能力。
成功是在成功之前就做好准备的,君子修身以待时而动,否则时机来了后你也很难抓住,因为你还不具备对应的实力。
对自己也要客观,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原则。
我的体会是,认识自己也是从主观改变推动客观现实的过程。主客一体,精神和物质是能够互相转化的。
不管是对工作还是对什么事情,我们都必须通过对其有客观正确的认识之后,才能做正确的事,把事做正确,从而取得好的结果,拿到客观的回报。
人生苦短,时间有限,如果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断更换赛道,职业跨度太大,就像爱情一样胡爱、滥情,那自然就没有真情真爱可言了。毕竟大千世界是无限的,而你是局限的,所以你要是进行了真正的自我设计之后,那么你就用设计的目标去严格地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使自己朝着目标走。
一般来说在职场上大体分专业和管理两大类,从初级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这是一步一步走,或者就是从员工到经理,从士兵到将军,也可以按部就班地实现。但如果是从工程师跨越到将军,这个跨度就太大了,很少有人成功。在现实中,多少人都是做着手头的活儿想着自己可以成为CEO、明星、歌星、医生、律师……这基本是胡思乱想。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和作用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