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以岭医院辨证应用通补防颤颗粒,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综合治疗,为一位严重房颤患者改善症状,使她的房颤从每天持续17小时降至2小时,心脏长间歇从7.88秒缩短到2.48秒。据介绍,通补防颤颗粒为河北以岭医院依托络病理论研发的创新中药院内制剂,以“通补络虚、熄风定悸”为治法,既能调节快慢心律,又能从根源上改善心功能,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两次术后复发 长时间房颤+心脏“罢工”
“我做了两次射频消融术,效果都不好,听说你们这里有种通补防颤颗粒,能快慢兼治,我想试试!”近日,60岁的房颤患者李女士带着希望来到河北以岭医院。经了解,李女士被房颤困扰多年,为缓解症状先后接受过两次射频消融术,却都在术后不久复发。随着病情进展,她的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愈演愈烈,持续时间不断延长;更危险的是,每当房颤自主转为窦性心律时,心脏会突然停搏——这便是“快—慢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快速房颤与缓慢性停搏交替出现,房颤终止后伴随长时间窦性停搏。而且李女士病情较为严重,受疾病影响常常出现晕厥、黑矇(一过性眼前发黑)等症状。
李女士多处求医,得到的建议大多是放置心脏永久起搏器。可是经历两次外科治疗后,李女士对于手术较为抗拒,更倾向于中医药保守治疗。经多方了解,她最终决定选择到河北以岭医院,希望通过通补防颤颗粒等中医药的方法进行治疗。
通补防颤 快慢兼治
据介绍,对于房颤等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中药辨证通络治疗往往能发挥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既能治“快”(快速性心律失常),又能治“慢”(缓慢性心律失常)。河北以岭医院依托络病理论,研制出创新院内制剂通补防颤颗粒,该药由黄芪、炒酸枣仁、山茱萸、延胡索等14味道地中药精妙配伍而成,基于“通补络虚,熄风定悸”的治疗法则,紧扣“通补”与“通络”两大核心,可补气升阳固根本,并活血行气散瘀、祛风通络以改善症状治标,能够缓解气血瘀滞、经络不畅导致的心悸、胸闷等症状,以及安神除烦,较为全面地改善患者不适。
标本兼治 精准辨证改善症状
李女士满怀期待地找到河北以岭医院岐黄学者贾振华教授,并接受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必要的检查,结果发现她每天房颤持续的时间长达17小时,而且存在长间歇,最长间歇时间达7.88秒(正常情况下两次心跳的间隔在0.6—1.2秒,当间隔超过2秒时即为心脏长间歇),病情较为严重。
贾振华教授结合检查结果与症状表现等,为李女士综合辨证,明确她属“宗气亏虚”证,遂确立以通补防颤颗粒为核心的治疗方案,组方用药一方面注重补气升阳以“治本”;另一方面则活血行气、祛风通络以改善症状而“治标”。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贾振华教授还根据李女士的病情、症状变化,随时调整加减用药,例如针对其长间歇明显的病症,又在通补防颤颗粒剂原方基础上加味以温阳宽胸行气,斡旋胸中大气。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辨证用药后,李女士感觉自己“状态变好了”,心慌、气短等症状都有了明显改善,黑矇、一过性晕厥等也没再发生。再次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她的房颤最长持续时间已降至2小时,长间歇的最长时间降至2.48秒。
通络治房颤 防复发护长远
“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通补防颤颗粒等创新院内制剂,能够在帮助患者改善当下症状的同时,实现疾病的远期管理。”贾振华教授强调,通补防颤颗粒等创新院内制剂依托络病理论的“整合调节”优势,不仅对证属宗气亏虚、内风扰络的阵发性房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持续性房颤症状;对于像李女士这样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患者,则可帮助降低复发风险;同时,对心悸、惊惕不安、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等不适症状均能起到缓解作用,可全面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从两次术后复发,到通补防颤颗粒带来的症状缓解,李女士的治疗经历印证了中医药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