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重庆市2025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在两江新区金山云翠小学校圆满收官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升课程实施的专业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升课程实施的专业化与科学化水平,深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AI)技术赋能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创新路径,10月30日至31日,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重庆两江新区教育局承办的“2025年重庆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竞赛”在重庆两江新区金山云翠小学校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不仅是全市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一场聚焦前沿、启迪未来的教学改革研讨盛会,为重庆市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重庆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侯玉桃老师、重庆两江新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张杭美老师,以及来自全市综合实践课程领域的专家评委、各区县小学综合实践教师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现场汇聚了全市小学综合实践教学领域的骨干力量,为活动的专业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开幕式上,重庆两江新区金山云翠小学校副校长邓熊英发表致辞。她提出,期待参赛教师在此次优质课决赛的舞台上,践行“让知识活起来,让孩子动起来,让创新长起来,让AI用起来”的教学理念,以生动的课堂实践激发学生潜能,并诚挚邀请在场教育同仁共同见证优秀教师们的教学智慧与创新风采。

邓熊英 重庆两江新区金山云翠小学校副校长

随后,重庆两江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石莉发表讲话。她代表两江新区对各区县参赛选手及教师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鼓励参赛教师珍惜此次交流展示的宝贵机会,充分展现教学特色与实力,呈现出一堂堂高质量、精彩纷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携手推动全市综合实践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石莉 重庆两江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重庆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侯玉桃老师对本次赛课活动的意义进行了深入解读。她指出,本次优质课竞赛不仅是全市小学综合实践教师交流经验、互学互鉴的优质平台,更是探索综合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核心素养培养路径,以及推进AI赋能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契机。她希望全体参会教师能够用心聆听、积极交流,将他人课堂中的亮点转化为自身教学提升的养分,把课堂实践中的思考沉淀为专业成长的动力,真正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成长。

侯玉桃 重庆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

綦江区瀛山书院小学李燕华老师执教《“绿色”美在哪里?》,以“清水变绿”魔术导入,借视频、图片助学生理解“看得见的自然绿色”与“看不见的清洁能源、低碳规划”;再以“绿色生态小镇”沙盘为场景,分组按清洁能源、规划布局等方向探究,经“初次规划—AI二次修正”深化认知,结合国家绿色转型政策升华理念,帮学生树立绿色生态环保意识。

 秀山县迎凤小学陈春艳老师执教《学做中国结》以“绳结工作坊选拔传承人”为情境,通过“慧眼识结”“灵心探艺”“巧手承技”三大环节展开教学。学生在交流欣赏生活中的中国结后,课程巧妙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利用AI工具辅助创设情景、运用微课解析难点、然后引导学生亲历固定、编压、抽拉、重复、调整的完整编织过程,在小组互助中掌握吉祥结制作技艺。最后通过作品赋寓以及赠予,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深化对非遗文化的认同,对传统文化自然树立传承意识。整节课既锻炼动手能力与协作精神,更实现文化自信的潜移默化。

忠县实验小学彭巧老师带领孩子们《给花草树木制作名片》课堂以“园博园植物名片设计师”的趣味身份切入,先带学生解锁“形美、材巧、言简”的名片密码,再借AI工具挖掘植物的“专属故事”,动手将知识揉进创意名片里。课中藏着“以名片牵起人与草木的联结”的温柔内核,课后更延伸了电子名片,给园博园植物挂名片的实践暖意,让知识与热爱都在自然里生长。

 梁平区桂香小学的欧菲菲老师带来《小小设计师》,以“未来书包设计”为载体,紧扣“AI赋能跨学科”主题。先通过“听需求猜用户”游戏建立“用户需求”思维;再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古今书包演变,理解设计迭代;接着从材料、功能等维度构想未来,融入多学科知识;随后指导绘制草图、同伴互评,并用“AI”生成效果图突破可视化难题;最后以发布会展示成果,总结“观察 - 思考 - 优化”路径,延伸“校园优化师”项目,落实四大核心素养。

 江津区双福第五小学的黄兵老师执教的《探秘红岩密码,争做红岩传播人》依托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权威史料,聚焦江姐、“小萝卜头”等革命人物与狱中红旗等文物,引导学生设计“问题链”展开探究。学生可借助红岩博物馆资源与AI工具深挖历史,还能通过微视频、微戏剧等形式,将红岩精神转化为创意作品。课程兼顾线上研学的便捷与线下体验的真实,助力学生把红岩精神的红色基因,化作传承红色文化的自觉行动。

 大渡口区育才小学的何文豪老师执教《“帧”藏童年 定格美好》。本堂课以“珍藏童年 定格美好”为主题,引导六年级学生探索电子相册的设计与制作。首先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梳理电子相册核心要素,学生初步尝试后再结合小组互评、经验分享及AI赋能,进一步明确制作具体方法。活动二通过完成制作方案优化思路,完成二次创作,在实践中提升信息整合、个性化设计与协作能力,将童年美好定格为个性化电子作品。

 江北区玉带山小学的李梦露老师,以《探秘来福士水晶连廊》为主题,打造了一堂沉浸式工程实践课。她先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连廊造型并掌握基础数据,聚焦“热胀冷缩”问题及“连廊与塔楼连接”的核心挑战。学生化身“小小工程师”,自主设计连接方案,借助AI工具优化迭代,锤炼工程思维与创新能力。最后,由AI创建的数字人设计师揭晓真实连接方案,学生感悟工程创新背后的科技智慧与社会价值,实现知识学习与现实应用的深度融合。

 奉节县辽宁小学任越琴老师执教的是重庆版四年级下册主题活动三——《网络世界如何辨真伪》。课堂通过引入AI工具“豆包”,辅助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真伪,围绕“查看细节—验证信息—综合判断”将信息对比分析三步法展开教学。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实践操作,提升信息鉴别能力,同时强化“善用工具但不依赖工具”的理性意识,增强网络安全责任,培养成为智慧、负责的数字公民。

 科学城慧谷小学的杜殿琴老师以“反电信诈骗”为议题,引导学生从真实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分析骗局本质,并运用AI绘图进行数字创意表达,融合信息技术、美术、心理学、逻辑学、德育等多学科智慧,完成从问题提出到宣传方案落地的完整学习历程。课堂以学生问题为起点,以跨学科创作深化理解,有效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社会责任感。

 城口县任河小学周玲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探索服装设计的奥秘,做到《我的校服我做主》,以“校服优化”为核心。课堂上,学生先随数字人解析职业服装的“色彩、样式、面料”设计逻辑,再结合校服需求问卷锁定痛点,通过小组协作+AI工具完成设计,最后经展示评选落地创意。课程兼顾实践与创新,让学生在“我的校服我做主”中,提升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校园归属感。

 渝北区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学田爽老师执教《AI助力城市治理—我是文明小卫士》聚焦城市“牛皮癣”治理难题,孩子化身“文明小卫士”。课堂从发现小广告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清理难、监管难、查处难三大痛点。通过实操清理不同材质“牛皮癣”,结合AI工具搜索科学方法,还能学习AI指令三步法,共创“智慧治理墙”。孩子们不仅能掌握劳动技能与智能工具用法,更能树立“城市主人翁”意识,将想法转化为实际治理行动,在实践中提升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

 长寿区实验二小的夏丹老师带领孩子们进入了创意之门。整体设计紧扣六年级学生思维过渡、 渴望有趣与认可的心理特点,通过低门槛的实物切入、生活化案例、清晰的合作支架与评价标准,有效降低了认知与实践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机与创作自信,确保了创意实践环节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来自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的胡玥老师执教《星星被光“吃”掉了——暗夜守护行动》一课,胡老师先结合重庆洪崖洞强光、小区路灯眩光等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光污染致星星消失”问题,筛选“观察记录”“实验验证”等核心探究方法。接着借“暗夜观测站分类光污染”“危机解码实验室探危害”活动,让学生在实操中掌握科学识别、分析光污染的方法。最后通过“守护者创想营地设计低光害方案”,学生在制作模型、写提案、推社区中,树立守护暗夜的责任意识,转化环保行动。

 垫江县桂东小学的周昱伶老师执教《推理过程的体验》,本课紧扣《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以“推理过程的体验”为核心内容,构建“三阶递进式”案例探究体系。课程立足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深度融合跨学科知识、国家安全思政元素与AI教学工具,以“小侦探小敏”“豆包姐姐”为虚拟学习助手,借助线索图可视化载体,系统教授“依据—分析—结论”逻辑推理范式。通过小组协作、成果论证、多元评价等教学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推理方法与信息梳理技能,达成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大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高阶思维培养要求。

 来自重庆市人民小学的周桦老师带着孩子们进行了《“吃货”变形记——解密健康饮食的数字密码》。孩子们依据膳食宝塔和国家营养标准,设计出种类均衡、分量适宜的午餐搭配方案;运用人民小学自创智能体AI工具“健康饮食小助手”辅助解决午餐搭配中的分量规划问题;最后利用“十个网球”重量、体积守恒原则将每道菜的克重具象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深度思考,将健康饮食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行动。

 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课改部毛擘主任对此次赛课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总结。毛老师首先对15节精彩的综合实践课给予认可和肯定,强调本次赛课,研究性学习优势显著,以真问题驱动课堂,并能结合生活与社会实际,将课程形成完整探究链条,激发学生的课堂主动性。课堂实践形态多元且紧扣素养目标,跨学科深度融合,AI 进入课堂,辅助学生思维与实践,助力创新思维发展同时,毛老师也表明了未来期望,指出了努力方向,期待未来能构建“探究 ——实践 ——创新”的新范式,重塑师生角色,推动综合实践教学常态化。

毛擘 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课改部主任

本次竞赛的成功举办,为重庆市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它不仅展现了“AI赋能、素养导向”的教学新生态,更标志着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从学科割裂向融合创新的深刻转型。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着力打造“实践—创新—发展”的特色育人体系,让充满活力的实践课程滋养每一位金山学子的心灵,激发创新潜能,助力成长动能,为培育具备核心素养与实践担当的时代新人贡献金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