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北高原的群山之间,右玉县曾以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闻名。如今这片土地早已褪去黄沙的底色,蜕变为 “塞上绿洲”,更在生态优势的加持下,走出了一条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振兴之路。
生态产业是右玉的立县之本。历经七十余年的植树造林,当地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0.3% 跃升至 57%,200 多万亩林地构筑起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依托这份绿色家底,右玉将生态保护转化为发展动能:万亩林海成为天然氧吧,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体验森林康养;林业合作社培育的樟子松、云杉等苗木,不仅供应本省绿化工程,还远销内蒙古、陕西等地,年销售额突破 3 亿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探索出 “碳汇交易” 新模式,通过林业碳汇项目实现生态价值变现,2023 年首单碳汇交易达 1200 万元,为生态产业注入持久活力。
现代农业在右玉焕发独特生机。作为 “中国杂粮之乡”,右玉充分发挥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的自然优势,培育出燕麦、荞麦、豌豆等特色杂粮品种。

以山西晋西口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当地构建起 “企业 + 基地 + 农户” 的全产业链模式:20 万亩种植基地中,1.1 万亩通过有机认证,从育种到收割全程由农科院专家指导;深加工车间将杂粮转化为代餐粉、速食面等 30 余种产品,年产值超 5 亿元;“高天深粮” 等品牌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仅 2023 年休闲食品博览会就签下 33 份合作协议。这种 “土里刨金” 的模式,让 3500 多户农民年均增收 8600 元。
文旅融合为右玉产业添彩。杀虎口古长城的烽燧与苍头河湿地的芦苇荡相映成趣,构成独特的边塞风情画卷。当地深挖 “西口文化” 内涵,修复古驿站、打造民俗博物馆,推出 “走西口” 实景演出;依托生态优势开发骑行绿道、森林露营等新业态,年接待游客量突破百万人次。更巧妙的是将农业与旅游结合,在杂粮种植基地开设农事体验区,让游客参与磨面、做糕等活动,带动农产品就地消费。2023 年,右玉文旅综合收入达 18 亿元,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从防风固沙到产业兴县,右玉用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更是经济财富。如今的右玉,正以生态为基、农业为要、文旅为翼,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