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石景山区创新深化“老街坊”协商议事品牌,总结提炼了“七点聊天室”“周末有约”“广小言议事会”“四民工作法”等协商模式,网格(楼门院)、社区、街道三级“老街坊”协商议事平台形成了一批议事效果好、应用实效强的成功案例,党建引领“老街坊”共建共治共享水平不断提升。即日起,公众号推出“石景山‘老街坊’基层协商议事案例”系列推送,走进“老街坊”共商共治的一幕幕生动实践,供大家学习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2015年中央、市委接续出台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等政策文件,石景山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发挥“老街坊”资源禀赋,聚焦制度体系化、载体全域化、队伍专业化、模式场景化“四化”,深耕基层协商民主,十年来全区上下携手演绎了一幕又一幕“老街坊”共商共治的生动实践,相关经验在人民日报、前线等权威媒体上多次宣发。
01、“老街坊”协商议事制度体系化
2016年,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对协商议事进行制度建设,区委办区政府办印发社区协商工作实施办法,明确“谁来协商”“协商什么”“如何协商”“协商成果怎么用”七章十六条具体要求。紧抓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契机,制发“老街坊”社区议事厅运行规则,建立征求议题、确定人员、公示告知、开展协商、组织实施、监督落实的“六步法”,有跟踪督办、有公开公示、有代表签字、有完整档案的“四有”结果落实标准。同时在社区“两委一站”工作规则、居民公约建立指导意见等文件中对协商议事提出辅助性要求,推动基层协商民主从“无序”到“有序”良性发展。

八宝山街道西里西社区召开居民协商议事会议

老山街道翠谷玉景苑社区居民会议
02、“老街坊”协商议事载体全域化
有空间”能议事,全覆盖建成155个“老街坊”社区议事厅,统一标识并开展规范化建设,确保居民“有地议”。“有资源”可统筹,所有街道社区均成立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协商主体从居民个体扩大至1000余家辖区单位组织,汇集辖区内外更广资源,直接输送至居民家门口。“有机制”强保障,全域推行“吹哨报到”“双报到”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固化参与频次、做实社会动员,多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举措与基层协商民主紧密关联、互融共促,在实践中塑造出“一体多面”的协商议事载体,居民群众在一次次参与中形成了“协商自觉”。

鲁谷街道西厂社区居民在“七点聊天室”共同协商议事

八角街道杨庄中区社区小院监理队志愿者监督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03、“老街坊”协商议事队伍专业化
突出“真议事”,将罗伯特议事规则、开放空间技术等协商专业理论和实操,纳入社区带头人培训、社工职业技能大赛以及面向居民的社区大讲堂等,通过“优才计划”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培养协商议事主持人,分层分类提升多元主体协商能力。突出“议成事”,建立“老街坊”协商议事示范库,打造街道级试点2个、社区级示范点25个、楼门院治理项目58个,所有社区均通过协商议事及居民会议共同制定居民公约,试点建立楼委会200余个,推行楼门公约、营造楼门文化,部分社区创新性实施电动车充电公约、机动车停车公约等,全区每年通过社区议事处理问题2000余件。突出“办好事”,编纂“老街坊”基层协商议事案例精编,提炼“七点聊天室”“周末有约”“广小言议事会”“四民工作法”等4个协商模式,汇集老旧小区改造、公共空间更新、停车管理规范、便民服务供给、汇聚有生力量等类别30个典型案例,为各街道社区推进“老街坊”协商共治提供示范和借鉴。

古城街道建兴街社区“周末有约”活动

苹果园街道海三社区设立“爱心同盟”志愿服务队
04、“老街坊”协商议事模式场景化
各街道社区针对不同情景积极创新,形成了一些有益探索:动员议事场景,依托“智网实格”、社工包片入户、“走动式工作法”等做法,以社工年入户率100%标准,动员更多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小微议事场景,将协商议事深入到网格、院落、楼宇等小微治理单元,创新“塔层议事”“楼门恳谈”,让诉求响应更精准、解决更高效。线上议事场景,用好数智平台、社区微信公众号、楼门微信群等工具,探索移动议事、掌上议事等线上模式,让参与渠道更灵活、方式更亲民。成果落实场景,运用“吹哨报到”机制,发挥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推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等更多主体参与协商议事,共同推动协商结果落实。此外,还有街道社区通过“下交群评”,将不合理诉求交给群众评、群众议,破解“接诉即办”困局,等等。

金顶街街道召开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会议

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召开“广小言”儿童议事会议

五里坨街道红卫路社区开展小院议事
总体来看,我区通过多年探索实践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街道及党政部门在推进社区治理中既不越位、也不缺位,从“划桨者”转变为“掌舵者”;二是社区“两委”切实发挥多方协商的引导组织、沟通协调和支持服务等作用,从“政府的腿儿”回归“居民的头儿”;三是辖区单位、产权单位、物业企业等参与协商共治的热情越来越高,从“旁观者”成为“生力军”;四是居民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激发,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我参与、我奉献”,形成“老街坊”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下一步,石景山区将进一步打造街道——社区——网格(楼门院)三级“老街坊”协商议事链,推动我区基层协商民主再启新征程、再上新台阶。
来源:石景山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