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真没法打了,17万俄兵猛攻乌克兰,乌方仅剩一条死亡走廊

文|温知意跳出常规看世界跟着知意观天下2025年这场还没停歇的乌克兰危机中,一座叫波克罗夫斯克的小城,硬是成了战争的风暴

文|温知意

跳出常规看世界

跟着知意观天下

2025年这场还没停歇的乌克兰危机中,一座叫波克罗夫斯克的小城,硬是成了战争的风暴中心。

17万俄军压上来,乌军却只剩2万人死守,唯一的退路,是一条不到15公里宽的走廊,走得慢点,可能就走不出去。

而这条“死亡走廊”,正在一步步把战事推向人道灾难的边缘。

一条走廊,撑不起整个东部战线

波克罗夫斯克这个地方,原本只是乌东地区的一个交通节点,如今却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为什么?因为它就像是一颗纽扣,一旦被俄军彻底拿下,整个顿巴斯战线就会跟着解锁。

现在的局面是,俄军调动了庞大的兵力,从正规部队到志愿兵再到空中支援,几乎是全线压上。乌军那边呢,只有两万人,兵力差距悬殊到让人头皮发麻。

更要命的是,那条连接波克罗夫斯克与乌军后方的补给线,已经被炮火完全锁死。一辆车都开不过去,士兵只能靠步行带物资,背着水、扛着弹药,一趟下来就像去打劫命运。

前线士兵自己都说,这不是补给线,这是“死亡走廊”,走进去的不知道能不能走出来。

俄军这次不玩硬刚,改打“组合拳”。先用密集炮火压制,再派无人机巡逻定位,接着小股渗透部队摸进乌军阵地。不是一次打穿,而是慢慢蚕食。乌军在这种打法下,难有喘息的机会,前线压力越来越大。

士兵累,补给断,伤员没处送,前线像个绞肉机,能扛多久没人敢说。

乌克兰军方虽然没公开承认“死亡走廊”的说法,但从他们的战损数据和指挥调度来看,情况确实不妙。前线守军已经多次请求增援,但后方同样吃紧,连医疗资源都在告急。

而这些,都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炮火声盖过了广播,地下室成了孩子的“临时教室”。平民不是不想逃,是没地儿跑。

中国立场:不是谁赢谁输,而是谁敢说“停”

在这场看不到尽头的冲突中,我国始终坚持一个基本立场: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反对战争升级,主张通过政治对话解决分歧。

说得直白点,就是不管你拿多少兵、发多少炮,问题终究还是要坐下来谈。

我国没有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援助,而是在用实际行动推动和谈:送人道物资,参与联合国协调,既照顾平民,也为谈判留空间。

美国虽然口头上支持乌克兰,但在特朗普政府的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推动新的军事干预。联合国呼吁停火,欧盟搞制裁,但都像是隔靴搔痒,雷声大雨点小。

而我国提出的“四个应该”和“全球安全倡议”,就是想在枪声之外,提供一个不靠武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不是上课念书,而是实打实地救人、劝和、止战。

波克罗夫斯克的这场硬仗,说到底,也是一面镜子。镜子里,不只是战争的激烈,更是国际秩序的失衡。当大国之间的博弈变成小国的灾难,那些喊着“正义”的口号,就显得格外讽刺。

这场战争,打到今天,已经不再是边境冲突,而是牵动整个地区稳定的大事。平民死伤、士兵疲惫、资源枯竭,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后果。可如果没人按下“暂停键”,那就永远有人在付出代价。

战争不是游戏,不是看谁能打得更久,而是谁先停下手中的枪。

波克罗夫斯克还没沦陷,但已经站在悬崖边。那条“死亡走廊”,到底是乌军的退路,还是整个战局的终点?如果再不止战,这场战争的结局,只会是一地碎瓦——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和平永远不是无能的选择,而是最有勇气的决定。

参考资料

俄烏軍隊波克羅夫斯克交火 澤倫斯基赴前線視察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