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老小区里那些修水管的故事:管家多不如师傅勤

我是老城区住了二十年的“土著”,最近在小区茶馆喝茶,听见几个老头老太太又在吐槽:“现在物管员比以前多,可家里水管爆了、灯

我是老城区住了二十年的“土著”,最近在小区茶馆喝茶,听见几个老头老太太又在吐槽:“现在物管员比以前多,可家里水管爆了、灯泡坏了,打电话催半天,师傅磨叽到傍晚才来!”这话戳中不少人的心事——咱们物业这行,咋就变成“管家满街走,师傅难开口”了呢?

就说我家楼下这个2000多户的小区吧。前两年物业改革,说是要“优化人员”。结果呢?原来管维修的老张头退休后,新招的师傅就俩,要管6栋楼、30多层。有回我家厨房下水道堵了,打物业电话,客服管家小姑娘态度挺好:“您别急,我马上派师傅!”结果等了三天,师傅才挤时间来,蹲在地上捣鼓半小时,边修边嘟囔:“活儿太多了,天天加班。”

反观管家团队,现在有5个人,每天在业主群发通知、催缴费,业主有点小事就@他们。有回听见个管家跟同事抱怨:“昨天半夜两点被业主电话吵醒,就为楼道灯坏了……”听着都替她累。

我问过当物业经理的老同学,他说:“没办法啊!业主投诉大多要安抚,缴费率上不去领导要骂。维修师傅又不能多招,工资高还累。”这话听着在理,可细想不对——就像咱重庆火锅,光有服务员热情招呼,锅底糊了、菜洗不干净,再会说“要得”有啥用?

小区李嬢嬢说得直白:“管家嘴皮子溜,能哄人一时,可楼道灯坏半个月、电梯总晃悠,谁还愿意交物业费?”事实也如此:我们小区去年物业费收缴率不到70%,管家天天催,业主回怼“先把该修的修好!”

不过也有让人高兴的变化。前两年隔壁新小区试了新招:把3个管家调去培训当维修学徒,又招了4个有证的师傅。刚开始管家们还嘀咕“会不会没地位”,结果半年后就尝到甜头——设备故障少了,业主投诉降了一半,缴费率涨到90%。有回碰见那小区的王师傅,他擦着汗笑:“现在每天修修补补,活儿实在,心里踏实!”

这让我想起老话:“屋漏不补,下雨更苦。”维修师傅就是社区的“补漏匠”,把小问题及时解决了,哪来那么多吵架?管家也不用天天当“灭火队员”。

这些年看物业变来变去,就明白个理儿:服务不是比谁会说话,是比谁能把事办扎实。就像楼下修鞋匠老周,话不多,针脚密,大家信他;要是光有个销售型师傅,嘴上抹蜜,修双鞋三天没下文,谁还去?

现在看见小区新招了维修师傅,我心里踏实多了。前几天碰见管家小妹,她跟我说:“现在活儿顺了,业主见面都打招呼,比以前催缴费痛快多了!”

最后唠叨两句:

物业要搞好,别学“花架子”,多给“手艺人”涨工资、留位置。咱们业主不图管家天天发消息,就图家里水管通、电梯稳、遇到事有人扛。毕竟——

“管家嘴甜不如师傅手巧,

社区温暖不在群里,在师傅的扳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