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9日,英特尔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基于 1.8nm(Intel 18A)制程的服务器处理器——Xeon 6+(代号Clearwater Forest)。
这是是英特尔迄今为止最先进、最高效的服务器处理器。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量产。
与 Xeon 6+ 同步亮相的,还有面向消费者市场的新一代客户端处理器——Core Ultra 系列 3(代号Panther Lake)。预计今年底量产,2025年底前出货,2026年初全面上市。
图源:英特尔
Intel 18A:美国首个2nm级制程
Intel 18A是美国开发和制造的首个2nm级节点,与 Intel 3.5 节点相比,每瓦性能提升 15%,芯片密度提升 30%,是目前美国半导体制造中最先进的工艺。
这一代工艺的核心创新有两点:
RibbonFET 晶体管架构:英特尔十多年来首次更换晶体管结构,让开关速度更快、能耗更低;
PowerVia 背面供电系统:优化电力流动路径,减少能量损耗,提高整体功耗效率。
这两项技术让英特尔在结构设计上与台积电、三星的 GAA(环绕栅极)路线并行,重新建立了技术竞争力。
图源:英特尔
同时,英特尔展示了其最新的Foveros 3D 封装堆叠技术。这种封装可将多个芯片堆叠在同一封装中,实现 CPU、GPU、NPU 等多模块集成,显著提升算力密度,为未来 AI 服务器和高性能 PC 奠定基础。
目前,18A 节点主要在英特尔亚利桑那州 Chandler 的全新工厂 Fab 52 投入生产。这是英特尔目前最先进的制造基地,全面采用 RibbonFET + PowerVia 设计体系。
图源:英特尔
下面就来看看这2款处理器的细节吧!
Xeon 6+(Clearwater Forest)
Xeon 6+(Clearwater Forest ),是英特尔新一代高密度服务器处理器,最多有288个新一代Darkmont E核,拥有更大的缓存、更快的能效核和更大的内存带宽,密度、吞吐量和功率效率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最大TDP为300-500W。
图源:英特尔
主要参数:
最多288 个 E 型芯;
与上一代产品相比,每周期指令数 (IPC) 提升了 17%;
最大TDP300~500W;
末级缓存576MB,为上一代的5倍;
DDR5内存带宽最高8000MT/s;
密度、吞吐量和功率效率显著提高。
这款芯片针对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云计算和电信应用设计,可在提升吞吐量的同时降低能耗,为AI推理和高密度计算提供高性价比方案。
图源:英特尔
Core Ultra 3(Panther Lake)
Core Ultra 系列 3( Panther Lake)是首款基于英特尔 18A 架构打造的客户端系统级芯片 (SoC),升级诚意十足。
由运算晶块(tile)、GPU晶块、平台控制晶块组成。它采用全新技术,包括全新 P 核心、E 核心、Xe3 GPU 核心以及 NPU/IPU,整体平台算力最高可达180 TOPS。
图源:英特尔
核心亮点:
Lunar Lake 级电源效率和 Arrow Lake 级性能;
CPU性能提升50%以上,功耗更低;
多达16 个新的性能核心 (P 核心) 和高效核心 (E 核心);
GPU为新一代Arc Xe3 GPU(12核心),图形性能提升50%;
平台运算速度高达180 TOPS(每秒万亿次运算)。
Panther Lake最主要的运算晶块以 intel 18A制程生产。GPU 模块主要由 Intel 3 与台积电 N3E 制程混合生产,平台控制模块使用台积电 N6 工艺。
图源:英特尔
在性能方面,与上一代 Lunar Lake、Arrow Lake 相比:
多线程性能提升50%以上;
单线程性能提升约10%;
GPU性能提升约50%;
NPU 单位面积算力提升40%;
功耗比 Lunar Lake降低约10%,比 Arrow Lake 降低约40%。
Panther Lake 不仅面向PC市场,也将扩展至机器人与边缘计算场景。英特尔同步推出了新的机器人AI软件套件与参考板,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具备AI感知与控制能力的智能机器人。
图源:英特尔
如果英特尔能如期在年底实现18A节点的稳定量产,将成为美国首个完成2nm量产的晶圆厂,对美国半导体制造业意义重大。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18A的良率和稳定性还不确定,短期内与台积电2nm工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无论如何,随着 Xeon 6+ 与 Core Ultra 3 的发布,英特尔在制程路线和产品布局上终于迎来一次真正的反击。
接下来,就看intel 18A的表现了。
消息数据来源:英特尔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