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接管了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Nexperia)。这一行动援引了冷战时期尘封已久的《商品供应法》,强制暂停了中国籍原CEO张学政的职务,并将几乎所有股份的投票权转交给独立管理人托管。荷兰政府的这一举动,不仅侵犯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事件背后,美国的影响不容忽视。据披露,早在2025年6月,美国商务部官员就已与荷兰外交部会晤,明确要求更换安世中国籍CEO,否则将安世纳入实体清单。这一要求成为荷兰政府采取行动的直接导火索。尽管荷兰政府否认受到美国施压,但法庭文件显示,美方确实在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安世总部
面对荷兰政府的强硬行为,中国迅速采取了反制措施。10月16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出口业务实施管控,禁止其在华单位及分包商将某些成品部件和子组件出口至境外。这一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安世半导体位于东莞的封装测试厂,该厂承担了安世全球70%的最终产品出货量。中国的反制措施立竿见影,导致东莞工厂仓库满载的芯片无法发往海外,直接扼杀了安世荷兰的全球销售渠道。
总部位于奈梅亨的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警告客户不要购买其位于中国南部广东省的工厂生产的组件,称其无法再保证这些芯片的质量。此举凸显了公司控制权争夺战的升级,并引发了海牙和北京之间新的紧张关系。
荷兰政府立场荷兰政府在事件中表现出强硬立场,宣称接管行动是荷兰“自主决定”,并否认受到美国施压。然而,随着更多信息的披露,荷兰政府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法庭文件显示,美方早在6月就通知荷兰将扩大“实体清单”范围,要求更换领导层才能获得豁免。这一事实使得荷兰政府的“自主决定”说法难以自圆其说。

荷兰政府高调宣布接管安世半导体
面对中国的反制措施,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紧急致电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试图用“临时过渡方案”缓和局势。然而,中方立场坚定,要求荷兰必须遵守契约精神,保护中国投资者合法权益。
中方反制中国政府对荷兰政府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并迅速采取了反制措施。《人民日报》称此次收购是“法律变相的抢劫”。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明确表示,荷兰政府的行为已“严重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并敦促荷方尽速解决问题。中国外交部也明确支持企业维权,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中国在同一天做出回应,禁止安世半导体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组装的零部件。
中国的反制措施不仅是对荷兰政府行为的回应,也是在国际舞台上捍卫自身的经济利益和产业链安全。通过限制东莞封测厂的出口,中国向外界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任何试图干预中国企业利益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国际舆论荷兰政府的行为在国际舆论中引发了广泛批评。西方网络大V和网友纷纷指责荷兰政府的行为“愚蠢”、“缺乏预见性”,并批评其盲目追随美国政策,导致欧洲供应链受冲击。有评论指出,荷兰政府的行为违背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损害了全球商业环境的稳定。
行业专家警告说,安世半导体决定撤回对其中国制造芯片的保证可能会造成持久的损害。“一家公司像这样破坏自己是疯狂的,”一位芯片行业内部人士告诉该报。“主要汽车制造商已经将安世半导体从其供应商名单中删除。”

安世总部
短期走向:谈判与妥协在短期内,荷兰政府可能会继续与中国进行谈判,试图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面对中国的强硬反制措施和国际舆论的压力,荷兰政府可能会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例如恢复中国籍高管的职务或允许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继续运营。
然而,由于美国在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荷兰政府的妥协空间可能有限。美国可能会继续施压荷兰政府,要求其坚持对安世半导体的接管行动。因此,谈判过程可能会充满波折和不确定性。

安世半导体产品
中期走向:供应链重构与多元化在中期内,此次事件可能会促使国际企业重新审视其供应链布局,尝试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然而,由于中国在全球封测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替代方案的成本和时间成本都非常高昂。预计至少需要十年才能建立起新的供应链体系。
因此,在中期内,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重构和多元化趋势。然而,由于中国的产业链优势和市场规模,完全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并不现实。

安世芯片
长期走向: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在长期内,此次事件可能会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荷兰政府的行为可能会引发更多国家对其政策的不信任,导致全球产业链的进一步割裂。同时,中国的反制措施也可能会促使更多企业重新思考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加强与中国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合作。
此外,此次事件也可能会加剧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和地缘政治博弈。美国可能会继续利用其盟友国家对中国进行打压和遏制,而中国则会继续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提升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