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沈理
分类:职场方法论
一、你精心准备的饭局,可能不如随手帮别人一次刚工作的时候,我为了和部门里一位资深前辈搞好关系,每周都以 “请教问题” 为由约他吃饭,前后请了好几次,前辈每次都笑得和善,可真到我遇到项目难题想找他帮忙时,他却总说 “手头忙,你先自己琢磨琢磨”。
而改变这一切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前辈负责的项目急需一份行业数据报告,网上找不到完整的资料,他在办公室急得团团转。我正好之前做过类似课题,电脑里存着相关数据,就主动把整理好的报告发给他。从那以后,前辈不仅经常主动和我分享工作经验,还在领导面前多次推荐我。后来我问他为什么态度转变这么大,他说:“你帮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我自然会惦记着你的好。”
想起这个经历,我就深有感触 — 多少人把请客吃饭当成维系人际关系的 “法宝”,却没明白:饭桌上的客套话会被遗忘,昂贵的饭菜会被消化,但那些真正能帮到对方、让对方记在心里的事,才是人际关系的 “硬通货”。我认为,能让对方 “惦记”,比多次请客吃饭都管用。
二、为什么请客吃饭留不下真感情?1. 饭局上的和气,大多是表面功夫在我看来,请客吃饭建立的人际关系,更像是一场表面的功夫”。你花钱买单,对方配合着说些场面话,饭局结束,这场 “表演” 也就结束了。按我多年的经验,职场中绝大多数饭局,都逃不过 “热闹过后无人记” 的结局。
做销售的朋友可能会深有体会,传统的策略为了拿下大客户,有时候连续经常请客户吃饭、K 歌,客户喝酒时候也会说 “合作的事你放心”。可等关键时刻你把方案递过去,客户肯定不会因为吃饭喝酒了就仓促下决定,因为客户需要的产品也是有价值需求的,他肯定会认真审视你产品到底怎么样,如果不符合需求,合作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有的人愿意跟你吃饭喝酒,只是喜欢享受被人追捧的感觉,却不一定会真正合作,合作的前提是先“惦记”你的产品确实可以,这才是基础。
2. 没有 “惦记点” 的付出,都是无效投入我见过最 “傻” 的职场人,是那种把 “请客吃饭” 当成万能钥匙的人。他们以为只要经常请别人吃饭,就能换来别人的认可和帮助,却没意识到:如果你的付出没有任何 “记忆点”,别人根本不会惦记你。
就像有刚入职的新人,一来就请整个部门的人喝奶茶,之后每天都带零食分给大家。可时间一长,大家就习以为常了,甚至会觉得这个人好欺负,“他本来就该这样”。一旦他停止这些行为,大家还会觉得他 “小气”。这就是因为他的付出没有任何 “独特性”,无法让别人真正惦记。
打个比喻,请客吃饭就像往大海里扔石子,连一点浪花都掀不起来。真正能让人记住你的,是那些能满足对方需求、展现你独特价值的事。只有让对方心里 “有你”,你的人际关系才会稳固。
三、 “让人惦记” 其实就是你的价值点1. 你的 “独特性”,是别人惦记你的理由我认为,“让人惦记” 的核心,在于你有别人没有的 “独特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是专业能力、资源,也可以是性格特质。就像公司里那位做设计的同事,他特别擅长把复杂的需求转化为简洁美观的设计图,每次同事有设计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这就是因为他的专业能力具有 “独特性”,别人离不开他,自然会惦记他。
有很多初级管理者,总想着用 “请客吃饭” 拉拢团队成员。后来发现,团队成员更在意的是领导能不能帮他们解决工作难题、能不能给他们提供成长的机会。你要学会专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帮团队成员梳理工作思路、争取培训机会。慢慢的,团队成员不仅更愿意配合上级的工作,还会主动分享工作心得。这就是上级的 “独特价值”,才是别人惦记你的根本原因。
2. “被需要” 的程度,决定别人惦记你的深度在我看来,“让人惦记” 的程度,和你 “被需要” 的程度成正比。你越能满足别人的需求,别人就越惦记你;你满足的需求越关键,别人就越离不开你。
如果你想让别人惦记你,就要先想清楚:你能为别人提供什么?别人为什么需要你?只有找到自己的 “不可替代” 之处,才能让别人真正把你放在心上。
四、如何成为让别人惦记的人?1. 专业方面的核心能力我认为,职场中最基础也最有效的 “让人惦记” 的方式,就是拥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如果你在某个领域特别擅长,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别人自然会惦记你。
那么,如何打造核心专业能力呢?我的建议是:先找到自己感兴趣且有发展前景的领域,然后持续深耕。比如你做运营,就专注研究用户增长、活动策划;你做财务,就专注研究税务筹划、成本控制。同时,要多关注行业动态,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始终保持 “领先” 的状态。
2. 资源方面的连接能力另一方面,如果你手里有别人需要的资源,并且愿意主动分享,也能让别人惦记你。这里的资源可以是行业信息、人脉资源,也可以是工具、资料等。
在我看来,成为 “资源连接者” 的关键,在于 “主动分享”。不要总想着 “我为什么要把资源给别人”,而要想着 “我分享资源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帮助”。当你主动为别人提供有价值的资源时,别人会记在心里,也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回报你。
3. 处事方面的灵活能力在我看来,最容易被忽视却最能让人长久惦记的,是情绪价值。职场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压力、挫折和委屈,这时候如果有人能给予理解、安慰和鼓励,往往能让人记一辈子。
以我判断,提供情绪价值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些小事就能打动别人。比如同事加班时,你帮他带一份晚餐;同事生病时,你发一句关心的问候;同事取得成绩时,你真心地为他祝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真诚和温暖,从而惦记你。
值得注意的是,提供情绪价值一定要 “真诚”。不要为了 “让人惦记” 而刻意讨好别人,那样只会让人觉得虚伪。只有发自内心地关心别人,才能真正打动别人。
五、搞好人际关系避免三个常见的错误1. 别把 “讨好” 当成 “让人惦记”我见过很多职场人,把 “讨好” 当成 “让人惦记” 的方式。他们对别人有求必应,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愿不愿意,都会答应别人的要求。可结果呢?不仅自己活得很累,还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惦记,甚至会被别人当成 “软柿子” 捏。
一定要明确,“让人惦记” 不是靠 “讨好” 换来的,而是靠 “价值” 赢得的。如果你没有任何价值,再怎么讨好别人,别人也不会真正惦记你。所以,与其花时间讨好别人,不如专注提升自己的价值。
2. 别只 “索取”,不 “付出”也有些职场人特别 “精明”,总想着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却从不愿意为别人付出。他们遇到问题时,会第一时间找别人帮忙;可别人遇到问题时,他们却找各种理由推脱。这样的人,不仅不会让人惦记,还会让人反感。
人际关系是相互的,只有你愿意为别人付出,别人才会愿意为你付出;只有你让别人感受到你的价值,别人才会惦记你。所以,不要总想着 “索取”,要多想想 “付出”。
3. 要把握一定的尺度有些职场人想让人惦记,就会 “用力过猛”,比如频繁地给别人送礼物、请别人吃饭,或者过度关心别人的生活。可这样做不仅不会让别人惦记,还会让人觉得有压力,甚至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正确的 做法,“让人惦记” 不需要 “用力过猛”,要 “恰到好处”。比如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援手;在别人取得成绩时,真心地为他祝贺;在别人心情不好时,给予适当的安慰。这些 “恰到好处” 的付出,才能真正让别人惦记你。
六、做好自己,别人自然“惦记”你在职场中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我越来越明白:搞好人际关系的关键,不是请客吃饭,而是能让对方 “惦记”。因为请客吃饭只能换来一时的热闹,而 “让人惦记” 才能换来长久的认可和帮助。
“让人惦记”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价值、积累资源、提供情绪价值,也需要你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当你真正拥有这种能力时,你会发现:不用你刻意维护人际关系,别人也会主动靠近你;不用你求别人帮忙,别人也会主动为你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