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自2022年底推出以来,已吸引近14万申请,成为香港吸引全球精英赴港发展的重要渠道。!

随着首批签证到期,2025年政策出现重大调整——从"抢人才"转向"留人才"。本文将结合最新数据,为您深度解析高才通的申请要点与续签策略。
香港高才通计划简介

香港高才通计划(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22年末推出的一项人才引进计划,旨在吸引世界各地具备高收入或顶尖大学背景的高端人才来港探索机遇。
该计划无需申请人在提交申请时已在香港找到工作,获批后可获准逗留24-36个月。计划主要面向三类人群:
A类:申请前一年收入达250万港币或以上者。B类:持有合资格大学学士学位,且申请前五年内累计至少三年工作经验者。C类:持有合资格大学学士学位,但工作经验不足三年者(年度配额1万个,先到先得)。计划的核心目标是优化香港人口结构,为经济注入活力。截至2025年7月,该计划已接收近14万宗申请,获批率约80%。
申请不同渠道的区别
高才通计划根据申请人的收入、学历和经验分为A、B、C三类,具体区别如下:

申请趋势及相关政策

申请趋势
获批数据:截至2025年7月,高才通计划共接收约14万宗申请,获批约11万宗,整体获批率80%。其中,B类和C类申请占比较高。续签数据:首批高才通签证于2025年进入续签期,截至7月底,到期申请中续签率为54%,整体续签获批率94%。B类续签获批率93%,C类为94%。人才留存挑战:约一半获批者选择不续签,尤其C类申请人因职业机会不足易断签。港府重点已从“抢人才”转向“留人才”。政策变化
A类收紧:2025年5月起,以公司收入申报者需证明申请前整个评税年度持续持股,防止短期操作。合资格大学名单更新:2025年1月生效的名单涵盖199所院校,新增QS艺术与设计前5名院校及上海交大中国大学排名前20的内地高校。绩效指标调整:2025-2027年,港府目标为每年至少5万名人才成功续签,不再单纯追求申请数量。续签要求强化:审核更注重申请人在港时间、稳定收入及经济贡献,离港超183天需解释。香港高才通计划合资格院校香港高才通合资格院校包括过去5年世界百强大学,或专业排名在世界前10名的大学,或内地排名前20的大学,总共有199所,具体名单如下:

高才通计划申请建议

申请阶段建议尽早申请:C类配额先到先得,B类无配额但竞争加剧,建议符合条件者快速提交。
材料准备
B/C类必备:合资格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信网/留服认证)、工作证明(合同或离职证明)、雇主推荐信。学历验证:仅本科阶段有效,确保学历为全日制且受百强名单认可。避开常见误区:实习经验不计入工作经验,硕士学历不替代本科要求。续签与永居规划提前规划:高才通仅一次申请机会,断签后不可再次申请。建议赴港前制定7年长期计划。
续签关键
需在港工作或创业,提供雇佣合同、工资流水、税单等证明。续签模式:B/C类首次2年,续签可获3年;年薪达200万港币可申请顶尖人才续签(一次6年)。保持通常居住:每年离港不超183天,保留租房合同、水电账单等居住证明。转永居要求:连续在港通常居住满7年,期间需展示对港贡献(如工作、纳税、家庭联系)。成本考量
官方费用:申请费600港币/人,签证费1300港币/人(逗留≥6个月),三口之家首次总费用约5700港币。生活成本:最低配置(租房、受雇)7年约35-60万港币,中高配置(创业、国际学校)可达200万港币以上。建议:B/C类申请人可优先选择受雇模式降低成本,提前积累在港工作记录。特别提示
B类申请人因经验丰富,更易获港企青睐,建议聚焦专业领域就业。C类申请人需警惕职业空窗期,赴后积极寻找工作或深造,避免因发展受限断签。港府重视人才留存,未来政策可能进一步收紧,建议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把握当前窗口期。高才通计划已进入"留人才"新阶段,续签审核日趋严格。建议申请人提前规划七年永居路径,保持稳定在港记录,方能把握住这一黄金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