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咸阳宫玄鸟文王座上,39岁的嬴政接过丞相王绾呈上的玉玺。殿外传来六国贵族被押解入咸阳的镣铐声,他指尖划过玉玺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轻声道:“这天下,终究是寡人的了。”

九岁的嬴政躲在邯郸城的巷弄里,看着其他孩子朝他们母子扔石子。“赵妓的野种”——这五个字像毒刺般扎进他心里。父亲异人作为秦国质子在赵国战战兢兢度日,母亲赵姬曾是吕不韦的舞姬。在这个视“出身”为一切的时代,他的血统成为原罪。
十三岁登基那天,他握着冰冷的传国玉玺,听着朝堂上山呼“大王万年”。可满朝文武心里都清楚,这个少年不过是吕不韦的傀儡。《吕氏春秋》被悬挂在咸阳城门,宣称“能改一字者赏千金”——这是相国在向年幼的君王示威。
二、召唤:冠礼之日的血与剑公元前238年,嬴政赴雍城举行冠礼。嫪毐盗用太后玺发动叛乱,他亲手斩下叛将首级,血溅王袍。“寡人今日才知,这王座是要用血来洗的。” 他罢黜吕不韦,车裂嫪毐,将母亲幽禁于雍城。
清洗完内部,他的目光投向函谷关外。那个分裂了五百年的华夏,需要一把最锋利的剑来斩断乱麻。


1. 灭韩(公元前230年)内史腾率军攻克新郑,韩国成为六国中第一个倒下的骨牌。韩非子曾著书劝他“存韩”,嬴政焚书冷笑:“天下大势,岂是书生之见能阻?”
2. 破赵(公元前228年)王翦大军攻破邯郸。嬴政亲自回到出生地,将当年欺辱他们的贵族满门抄斩。站在赵王宫的废墟上,他下令:“将赵国编年史运往咸阳。”
3. 水淹大梁(公元前225年)王贲引黄河水灌魏都大梁,三月后城破。魏王跪地献上传国玉玺时,嬴政淡淡道:“这玉玺,今后只能有一个主人。”
4. 灭楚(公元前223年)项燕率六十万楚军抵抗,王翦说:“灭楚非六十万不可。”嬴政倾尽全国兵力:“若败,大秦休矣。” 一年后,楚王负刍被俘。
5. 燕齐覆灭(公元前222-221年)荆轲的匕首没能刺穿嬴政的雄心,燕太子丹的头颅被装在木匣里送到咸阳。最后灭齐时,几乎兵不血刃。
四、新世界:书同文,车同轨
统一后的嬴政,开始了比战争更艰难的改造:
• 政治革命废分封,行郡县。全国设三十六郡,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从此再无齐人、楚人,只有秦人。”
• 文化统一令李斯简化大篆为小篆,“书同文”让不同方言的人能用文字交流。统一度量衡,车辆制造使用同一标准(车同轨)。
• 军事工程连接各国长城成万里屏障,修驰道加强中央控制。有儒生批评劳民伤财,嬴政反问:“你们是要长城下的尸骨,还是匈奴铁蹄下的冤魂?”
五、至暗时刻:焚书坑儒的真相
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在咸阳宫宴上公然主张恢复分封制:“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李斯上书:“今诸生不是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嬴政最终批准焚书令——但只焚民间私藏的《诗》《书》,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焚,官方藏书完好无损。
次年,方士侯生、卢生骗走求仙经费后逃亡,还散布诽谤言论。被坑杀的主要是欺骗皇帝的方士,并非儒生。这个事件成为后世诟病的关键。
两千年多年过去了世人对其评说都逃不过下面这些:结束五百年分裂,建立首个大一统王朝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中国两千年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奠定中华民族文化基础
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开拓疆域
过失:
严刑峻法,赋役繁重
焚书禁锢思想,坑儒开启恶例
求仙问药耗费民力,阿房宫劳民伤财
但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谁能比他做的更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