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75亿欧元军购!德国急补装备缺口,“欧洲军队”野心藏着经济算盘

德国的强军计划又落下一记实锤。据彭博社消息,德国计划本周敲定一笔价值75亿欧元(约617亿元人民币)的武器采购合同,清单

德国的强军计划又落下一记实锤。据彭博社消息,德国计划本周敲定一笔价值75亿欧元(约617亿元人民币)的武器采购合同,清单里的274辆装甲侦察车、150辆“拳师犬”装甲车和一批改进型“海麻雀”导弹,正成为其打造“欧洲最强军队”的最新注脚。这场被美媒紧盯的军购,看似是常规的装备更新,实则藏着德国在安全自主与经济复苏间的双重考量。

这波采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150辆“拳师犬”装甲车,34亿欧元的投入砸给了莱茵金属与克劳斯-玛菲·威格曼公司的合资企业,这份“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订单,精准呼应了德国扶持本土军工的战略。作为被誉为“世界第一装甲车”的明星装备,“拳师犬”的模块化设计堪称战场“乐高”——一小时内就能从运兵车切换成指挥车或救护车,阿富汗战场扛住107次IED袭击零死亡的纪录,更让其可靠性备受认可。德国此时加码采购,显然是想快速补齐地面部队的装备短板,毕竟此前德军还被曝出过“豹2坦克故障率超50%”的窘境。

35亿欧元拿下的274辆装甲侦察车将从2028年开始交付,而3.86亿欧元的“海麻雀”导弹要等到2031年才陆续到位,这种“远近结合”的采购节奏,透露出德国军备现代化的紧迫感与长期性。要知道,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早在7月就公开宣称要打造“欧洲最强军队”,此次军购不过是这一宏大计划的冰山一角——此前已有消息称,德国还在推进包括“欧洲战斗机”在内的数百亿欧元采购项目。

驱动德国砸重金扩军的,是安全自主与经济复苏的双重压力。一方面,美国特朗普政府收缩对欧安全承诺,让德国彻底看清“靠人不如靠己”,减少对美军事依赖成了共识。就像采购“台风”战机而非F-35那样,选择本土及欧洲盟友生产的装备,既能避免被美国卡住后勤命脉,又能巩固欧洲防务自主的基础。另一方面,连续两年陷入衰退的德国经济,正寄望军工产业注入强心针。莱茵金属已将汽车零部件工厂改成军工厂,大众也在观望军工转型机会,政府测算这类投资有望创造20万个就业岗位 。

但这份强军蓝图背后,争议与隐忧同样突出。俄罗斯早已发出警告,普京直言“欧洲军事化的回应不会等”,拉夫罗夫更批评德国在滑向危险的对抗局面。国内的矛盾也不少:德军现役仅18.1万人,离24万的扩军目标差距明显,恢复义务兵役制又遭72%的年轻人反对;军工产能也成瓶颈,莱茵金属当前产能仅为冷战时期的十分之一,关键零部件还依赖进口 。更讽刺的是,宣称要建“最强军队”的德国,前不久还因士兵超重、用扫帚冒充机枪演习等丑闻被诟病军力“注水”。

德国联邦议院预算委员会预计本周三就会批准这批合同,这意味着75亿欧元的军购很快将从计划落地为行动。从经济“火车头”到军工“急行军”,德国的转向正在搅动欧洲安全格局。只是这场豪赌能否如愿——既撑起“欧洲防务话事人”的地位,又能拉动经济走出泥潭,恐怕还要在军备竞赛与发展平衡的钢丝上走很久。而欧洲的天空,也正因这场“强军竞赛”变得愈发紧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