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2025年初说起。那时,谷歌携新一代图像生成模型Nano Banana Pro登场,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AI图像领域激起千层浪。这款被谷歌称为“创意伙伴”的工具,凭借其深度融合Gemini 3 Pro推理引擎的强大能力,实现了从“生成图片”到“理解世界”的跨越。它不仅能精准处理复杂指令,进行物理模拟与逻辑推演,还能在文字渲染上破解中文生成“鬼画符”的难题,甚至具备强大的编辑功能,让用户能自由操控图像细节。一时间,Nano Banana Pro成为全球创意工作者和科技爱好者热议的焦点,也拉开了这场算力战争的序幕。
随着Nano Banana Pro的爆火,全球各大科技巨头纷纷意识到,算力已成为AI时代竞争的核心要素。在这场战争中,算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在AI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国家能否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脱颖而出。于是,一场围绕算力的激烈争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
英伟达,这位在GPU领域长期称霸的巨头,自然不会坐视不管。2025年第三季度,英伟达宣布与韩国政府及三星、SK等企业合作,计划在韩国部署26万枚GPU,打造区域级AI算力中心。这一举措不仅巩固了英伟达在高端芯片市场的垄断地位,更让韩国看到了借助算力实现汽车、电子等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希望。然而,这一合作也加剧了地缘技术竞争的复杂性,引发了全球对算力资源争夺的担忧。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算力领域加速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指出,中国现存算力设施存在“小而散”的问题,老旧设施能效平均低于国际标准23%。为此,政策通过“东数西算”工程强化规划刚性,要求新建大型算力设施必须布局于国家枢纽节点,推动西部绿电资源利用率达85%以上。这一政策导向倒逼中小服务商整合资源,使得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化运营优势,有望占据超60%的算力市场份额。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算规模达788 EFLOPS,算力供需呈现动态均衡态势。
在这场算力战争中,芯片技术的竞争尤为激烈。传统的GPU虽然在大规模并行计算方面表现出色,但随着AI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其高功耗、高成本等问题逐渐凸显。于是,NPU(神经网络处理器)成为GPU的最大竞争者。NPU针对矩阵计算做了极限优化,其核心指令集专为AI算法定制,比GPU更省电、更快。如今,手机、相机、IoT设备等都开始内置NPU,让边缘侧的AI能力大幅提升。例如,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成为趋势,文生图在手机上完全离线运行,智能客服设备也能进行本地推理对话,而NPU正是这场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
除了NPU,ASIC(专用集成电路)也在特定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ASIC是为某个任务定制的芯片,如视频编码加速ASIC、语音识别推理ASIC等。它的特点是能效比极高、延迟极低、成本极低(大规模部署后)。在大规模场景中,ASIC甚至会全面取代GPU/NPU。此外,RISC-V架构也在2025年正式进入产业核心。企业无需支付授权费给x86或ARM,可以自行定制,更适合AI轻量模型。全球众多厂商纷纷加入RISC-V阵营,正在形成一个完全开放的全球算力生态。

然而,算力战争并非一帆风顺。随着芯片制程不断逼近物理极限,摩尔定律逐渐失效,芯片设计面临着功耗墙、内存墙等诸多瓶颈。为了突破这些瓶颈,工程师们采取了各种“天才方案”,但却引发了一系列更棘手的新问题。例如,为了解决功耗墙问题,采用“人海战术”在一块芯片上集成数千个小核心,导致内存墙问题更加严重;3D堆叠芯片虽然能提高集成度,但热密度却超过了火箭发动机喷管,散热成为一大难题。这些问题使得芯片设计陷入了一个“技术死循环”,每一个“解决方案”都在以指数级增加整个系统的“复杂性”和“无序度”。
在这场算力战争中,软件生态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以英伟达为例,其之所以能几乎垄断全球AI算力,不仅在于其GPU硬件的性能,更在于其打造的CUDA软件生态系统。全球的AI研究者、开发者、企业都在CUDA生态中“安家落户”,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家当”。这使得其他硬件厂商即使推出了性能更优的硬件,也难以吸引用户迁移,因为用户不愿意抛弃熟悉的工具、积累的代码和合作的伙伴。因此,硬件的竞争早已转向了软件生态的战争。
面对算力战争带来的挑战,各国和企业都在积极寻求破局之道。中国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推动算力产业向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完善智算需求增长机制,推动算力产业由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化;另一方面,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突破芯片、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同时,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推动算力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释放算力的应用价值。

在这场算力战争中,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也看到了竞争的残酷。算力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谁掌握了算力,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然而,算力战争并非零和博弈,各国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算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共赢的算力生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实现共同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5年的深秋,算力战争仍在继续。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将如何改写全球科技格局,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