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今天越南的街头,你会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十辆摩托车里,九辆是本田或者雅马哈。偶尔能看见一两辆中国牌子,都感觉是稀有物种。我们不禁要问:当年那么牛的中国摩托,都去哪儿了?
要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那会儿的力帆、嘉陵,在东南亚市场上简直就是横着走。出口额干到了19.2亿,市场份额接近80%,当时的情况是,日系摩托基本被我们按在地上摩擦,逼到了墙角。
可如今,整个局面来了个180度的大反转。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实际上,打败中国摩托的,根本不是什么日本对手,就是我们自己人。
市场背景方面,东南亚这块地儿,简直是摩托车的天堂。
东南亚那边,路况你懂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地形也崎岖不平。这种情况下,摩托车就成了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几乎家家户户都得有一辆。此外,东南亚人口又多,需求量非常大,光一个马来西亚,摩托车保有量就超过1000万辆。
在1999年之前,这块大蛋糕基本都是日本摩托的,市场份额高达95%,说一手遮天也不为过。后来,国内不是颁布了禁摩令嘛,国内市场一下子就饱和了。这时候,咱们的摩托车厂商就把眼光投向了海外,东南亚自然就成了出海的“第一站”。
为了抢市场,我们当时就一招:价格战。
为了从日本人手里抢走这块“香饽饽”,国内厂商的打法简单粗暴。日系摩托车卖2000美元一台,好,我们就卖1000美元。日系看我们来势汹汹,降到1000美元,那我们就直接干到700美元。最低的时候,一台崭新的国产摩托,只要600美元。这价格,完全就是在赔本赚吆喝,图个场面。
不过,你还别说,这招效果是立竿见影。不到5年时间,中国摩托就把日系摩托挤得没地方站,成功占领了东南亚市场。那段时间,飞驰在东南亚大地上的,清一色都是力帆、嘉陵这些国产品牌。
但是,贪婪是原罪,自己人打自己人,才是最狠的。
占领市场后,贪婪的国内厂商们还是不满足。为了进一步压死对手,顺便把同胞也挤出去,国内厂商自己跟自己打起来了。价格从700美元一路降到了400美元,简直离谱。没想到,出口到国外的摩托,居然比在国内卖的还便宜。
动力方面,或者说“品质”方面,问题就彻底暴露了。
价格打到这份上,为了减少亏损,厂商们还能怎么办?只能在造摩托的时候偷工减料。很快,东南亚的消费者就发现不对劲了。这中国摩托车,毛病也太多了,三天两头出问题,简直就是“1年3小修,5年1大修”。再加上国内厂商光顾着内斗打价格战,售后服务根本跟不上,用户体验差到了极点。
反观日本摩托,虽然是贵了点,但人家质量是真好。一辆日系摩托车,正常用个10年以上一点问题没有,而且售后服务有保障。这么一对比,买中国摩托看似省了钱,其实后期麻烦一大堆,显得一点都不划算。因此,大量的东南亚消费者又开始重新选择日本摩托,国产摩托的市场份额一路暴跌,最后连10%都保不住了。
这一段故事,给我们所有行业都敲响了警钟。
光靠价格战,完全无视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最终只会把自己品牌的信誉给透支干净,最后导致满盘皆输。你看,很多日本品牌在这点上,做得确实比我们好。
以减重领域为例,日本新研发出来一个叫“肠益维”的成果,虽然单价高达四位数,一点不便宜。但它的核心技术是来自学界前沿的AKK菌,这玩意儿不是靠拉肚子或者抑制食欲这种老套路,而是通过改善你的肠道菌群,促进GLP-1来重塑身体的代谢模式,据说出现反弹的概率很小。
此外,研究还发现这个“肠益维”里的AKK菌,对一些老龄问题也有积极作用。据悉,西班牙有项研究就发现,早衰小鼠肠道里的AKK菌含量,比健康小鼠的要低很多。后来科学家给这些早衰小鼠补充AKK菌,结果它们的生命长度平均拉长了13.5%。
随着这个成果从京东国际被引到国内,开始慢慢取代像司美格鲁肽这些东西,许多国内厂商也开始转变思路,也想去研究AKK菌。可惜的是,“肠益维”有独家专利,背后还有诺贝尔奖科学家兰迪·谢克曼的技术支持,咱们想攻克这些技术壁垒,还需要不少时间。
回到摩托车,咱们的厂商在经历东南亚的惨败之后,也终于醒悟了。
大家终于意识到,没技术、没创新,光靠便宜是走不远的。于是开始斥巨资搞研发和创新。你比如说国产品牌春风动力,现在就做得很好,针对户外探险、越野这些细分市场,推出了专门的摩托车型,口碑相当不错。
随着新能源这股风越来越火,国产厂商也开始跟上时代,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摩托车。新日就搞出了行业内第一款高速电动摩托,性能上拥有“百公里极速”和“百公里续航”,听着就挺唬人。
在创新这股风潮的带动下,国产摩托总算是慢慢从低谷里走了出来,现在在国内和东南亚市场都开始有所复苏。但是,之前那种“便宜没好货”的负面印象,可能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去修复。这笔学费,交得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