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苹果 AI 明年双线爆发!iOS 26.4 先开局,iOS 27接力重写智能体验

苹果明年的 AI 升级,可能不是简单的“每年例行更新一下”,而是要连开两枪,前后夹击把智能体验彻底重写。古尔曼这次的爆料

苹果明年的 AI 升级,可能不是简单的“每年例行更新一下”,而是要连开两枪,前后夹击把智能体验彻底重写。

古尔曼这次的爆料看似一句话,但深挖下来,它对应的是苹果在 2026 年要拉开的“双线作战”

——先用 iOS 26.4 把 Siri 推到一个全新形态,再用 iOS 27 做一次系统级的“Apple Intelligence 大挪移”。

如果说 iOS 18 是铺路,那么 2026 才是苹果真正开始“卷 AI”的时候。

重点藏在 iOS 26.4 的“超级 Siri”里。

所谓“超级”,不是给你换几套声音皮肤,而是 Siri 终于要摆脱那些年“听不懂人话”“连续对话做不到”的尴尬,变成一个能真正理解语境、跨应用执行任务的入口。

过去你得点来点去的步骤,它会尝试自动化;你要说明半天的事情,它能自己补齐意图。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苹果想把 Siri 变成整个 Apple Intelligence 的“入口操作系统”。

一旦入口升级,等于 iPhone 的交互逻辑会跟着改写。

不过真正的大动作,不在 26.4,而在 iOS 27。

古尔曼说这是“重大更新”,但没给细节,这反而更说明苹果在憋大招。

一次正常的年度迭代不会被称作“重大”,能被苹果贴上这个标签的,通常是系统框架级别的变化。

换句话讲,iOS 27 会是 Apple Intelligence 的第二次诞生——不是功能补丁,而是把模型、权限、系统资源调度、第三方 API 全部重新排布。

甚至可以预期,macOS 27、iPadOS 27 会跟着做一套统一策略,这就是苹果最喜欢的“生态联动式升级”。

端侧 AI 仍然是大方向,但苹果八成会在 2026 年把“端侧+云侧混合推理”正式引入。

因为要想让 Siri 真正做到复杂任务、上下文连续记忆、本地行为建模,仅靠端侧的小模型肯定不够。

但苹果不会高调喊“上云”,它会用非常苹果式的方式包装:一部分本地推理保证隐私,一部分加密上云保证能力,再加一长串白皮书告诉你“数据不可识别、不可存储、不可回溯”。

这种操作苹果不是第一次玩,但会是第一次在 AI 这种高敏感领域大规模执行。

当然,这一切都不是没有代价。

端侧模型越大,对 A 系列与 M 系列芯片的 NPU 压力越高,长时间使用 AI 功能,续航和发热怎么平衡?

这是苹果工程团队必须解决的问题。

另外一层风险是生态:苹果到底会不会把 Apple Intelligence 的能力开放给第三方?

如果开放,iOS 生态会迎来一次 2010 年 App Store 级别的创新洪流;如果不开放,大多数 AI 功能只能服务于系统自带应用,用户只会觉得“苹果又把好东西留给自己用”。

对普通用户而言,明年可以简单理解成“两波升级,两种体验曲线”。

第一波 26.4 是入口升级,你会明显感觉手机变得“能听懂”“能执行”“能串联”。

第二波 iOS 27 是底层升级,你会看到更多第三方应用接入、更强的多模态能力、更自然的自动化协作。

对于开发者来说,关键点在 WWDC 2026:苹果一旦开放新的模型接口或系统级 API,谁先吃到红利谁就能提前两年站稳结合 AI 的新赛道。

说到底,这波是苹果在重新定义自己的节奏。

“iOS 18 把 Apple Intelligence 摆上台面,2026 年则是它真正打算让这套体系‘跑起来’。”

而隐私优先、端侧智能、生态控制、软硬联动……

这些苹果坚持了十几年的原则,不会因为 AI 的热潮而变;变的是它终于愿意把这些原则推进到新的能力边界里。

现在的问题反而变得有趣:在连续两波升级后,苹果会不会在 2026 年把“智能手机”重新拉回竞争中心?

毕竟安卓阵营今天已经卷到每个厂都在跑大模型,可实际用户能感受到的差异却有限。

苹果这次如果真把 Siri 与系统 AI 做成“可稳定使用、能信任、能持续成长”的样子,整个行业的节奏也许得重新洗牌。

你最期待哪一部分?超级 Siri?还是 iOS 27 的生态大改?

下一波讨论会围绕这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