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人际交往中,适度做好二个字,会变得轻松很多

生活中不乏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喜欢一昧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常试图通过迎合、取悦他人来获取认可和接受,赢得别人的好感

生活中不乏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喜欢一昧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常试图通过迎合、取悦他人来获取认可和接受,赢得别人的好感,这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所谓“讨好型人格”,这些人看似与人为善,给人感觉挺好、印象很不错,能很好地融入周边环境,能与人和谐相处。

而事实并非如此,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往往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带有表演和伪装成分,就是为了做给人看的,在言行和内心是矛盾冲突的,生活很累、很辛苦,一点也不轻松。其实很多时候人际交往中,适度做好二个字,会轻松很多,那就是“讨坏”。

说到“讨坏”,大家一定不要曲解和误会,更不要对此产生歧义,并不是要做的与讨好人格完全相反,处处和人作对,与人反着来,处处给人留下不好的感觉,也更不是让你做一个品质不好、行为恶劣,只做坏事的那种人们观念里真正的坏人,而是在讨好型的人格基础之上,言语得当、行为得体,既能考虑他人感受,又能保证自身需求。

做到内外兼顾,表现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这样不仅能被人认可,也能活出真实自我,而且会活得轻松,接下来通过几种现象来看一下适度“讨坏”的所产生的效果。就比方说在与人沟通交流时,讨好型人格的,只是有意隐瞒自己的观点,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只知道顺应对方的意思,迎合他人之说,从来不会提出不同观点,也从不会表达真实思想。

即使对方出现不当言论说法或明显的错误信息,为了不驳对方面子,也从不会纠正和否定对方,阐述自己的意见,而自己心里又不情愿这样,出现矛盾心理,对方还觉得你唯唯诺诺、毫无主见,那么我们反过来做看会如何,如果说什么时候与人沟通,都能说出有自我观点的话,有独立的见解,拿出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该咋说就咋说。

当别人所言偏颇或有谬误,也会巧妙恰当地予以指出和更正,就算是说辞不统一、取不得一致,也要各抒己见、直言不讳,有啥说啥,哪怕出现辩论或争吵,出现冲突,使得互不愉快、极不开心,觉得很不舒畅,只要是正常合理的,尽管这样不会让对方舒服,起到了“讨坏”作用,但是自己不会压抑、憋屈,活得畅快、轻松,还不会让人觉得有立场。

不是左右逢源,不像“墙头草”随风摆,让人尊重,“讨坏”的效果远胜于“讨好”。再比方说“讨好”型人格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不懂得拒绝,因为他们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和看法,担心一旦拒绝别人,就会让人不悦或被人讨厌指责,为此常不会拒绝他人的请求,尽管内心并不情愿,不是随口应允,就是说得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给对方以假象或错觉。

认为你会答应,事后就开始陷入承诺兑现与实施的矛盾与冲突之中,有时是根本不想去落实,但是已经应承对方而非常很纠结,有时候是事情棘手难办,或即使感到不合理或超出能力范围无法落实,但话已出口,让自己陷于进退两难之地,非常懊悔和无奈,有时都想由于盲目答应草率都想抽自己几巴掌,但已成为事实,经常让自己处于这种折磨和煎熬状态,不断重复这种情况,循环往复。

而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怕别人对自己有负面评价来难为自己,让自己活得很辛苦、很遭罪,而且还极容易食言,误人之事受人怪责,假如要反过来做,遇到别人的诉求,根据情况具体分析,结合实际予以答复,如果想办能办就爽快答应,心有不愿或不合理及有难度就明确拒绝,不给自己带来任何负担和麻烦,也不会让自己犯难,还让人觉得坚持原则言行一致,虽说会因此“讨坏”但远好于“讨好”的结果。